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微短剧里的振兴梦 新时代下的凡人歌

    《振兴有我》把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与老百姓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生活有机结合,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由原型人物出演,以艺术手法再塑乡村之振兴,以现实笔触揭示凡人之微光。系列微短剧《振兴有我》,细腻且精准地捕捉着乡村变迁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更传递了和美乡村发展过程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

  • 我国助力海外流失文物回国打出“组合拳” 文物追索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文物局9日发布,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这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增了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的条款,即国家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今年初,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文物追索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

  •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湾桃园开幕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9日在台湾桃园展演中心开幕。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是两岸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交流活动之一,自2010年开始在两岸轮流举办。

  • 为文明传承与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这场盛会的发起者,中国不仅仅是为了会聚各领域学者,更是为古典学乃至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崭新平台,为世界提供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文明成果的珍贵机会。

  • 创新体验激发目的地新活力 “2024北京文旅十大新玩法”发布

      近日,在2024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作为全国文旅消费创新的代表企业,马蜂窝发布了“2024北京文旅十大新玩法”,探索利用新玩法激活目的地新活力。

  • 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设立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6月28日设立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  哈尔滨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文化,今年是哈尔滨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30周年。

  • 舞剧《海的一半》艺术呈现值得探究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创作高质量、高品位的好戏,舞剧《海的一半》延续了这一势头。此次在他的执导下,《海的一半》呈现出较为精致、精湛的舞台效果。舞美如何不夺戏、不出戏,还能提高舞剧视效的审美层次,《海的一半》提供了一个研究样本。

  • “东方瑰宝”起源海门

    台州刺绣台州刺绣,历史悠久,因起源于清末椒江海门,采用雕镂和刺绣相结合的制作工艺,故又称为“海门雕平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独创,见证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融。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台州刺绣以独有的“雕平绣”而称誉海外,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瑰宝”,现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走读”中国大地 感受煌煌文脉

    泱泱中华,煌煌文化,斯文在兹,与朋友共。11月3日至5日,“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活动在山东、河南、四川举行。深秋傍晚,参加“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齐鲁印象行”的专家学者漫步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登上灯火通明的超然楼远眺,感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画卷。

  • 香港博物馆节2024”揭幕

    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香港博物馆节2024”2日在尖沙咀揭幕。在当日举行的开幕活动“缤Fun博物馆嘉年华”上,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刘明光致辞表示,香港博物馆节今年已踏入第10年,一直广受市民欢迎。除了特区政府康文署辖下的博物馆外,今年香港博物馆节共有27个粤港澳合作伙伴参与。

  • 舞台剧《梦回延安》全国巡演河南站落幕

    日前,大型红色舞台剧《梦回延安》在河南省人民会堂精彩亮相。据悉,《梦回延安》舞台剧的主创团队是华夏教育集团红色青少年艺术团的19名师生,学生的平均年龄只有15岁。

  • 走近青铜国宝,探寻“何以中国”(文化中国行)

    一件件青铜国宝,是“礼”的鲜活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从发现“宅兹中国”到理解“何以中国”,一代代中国人正用强烈的自信、满腔的热爱,不断为“何以中国”增添新的注脚。

  • 文创“小产品”催生“大产业”

    各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则被游客列入必买清单。今年5月,该产品一上市迅速成为“爆款”,经常断货。多款颇具山西特色的文创产品被网友列入山西旅游购物清单。  优质的文创产品不仅取得亮眼的销售成绩,也逐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 亚冬会火炬特许商品在京发布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30日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发布了本届亚冬会奖牌和火炬。31日上午11点,亚冬会火炬特许商品在线上和线下特许商品店同步销售。当天有5大类共计17款亚冬会火炬特许商品在京亮相,包括限量版徽章、冰箱贴、纪念章、服装以及火炬模型等。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挖掘中华文明基因密码 盛世修典,感知绘画里的文化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正是这样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大系”为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盛世典藏,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历史借鉴。

  • 领略青铜时代曾楚艺术魅力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现场,一件件精美文物吸引观众驻足观看。西周初年,在长江中游建立起一系列诸侯国,其中,江汉平原上的曾国和楚国,以其璀璨的物质文化,书写了中国青铜时代晚期异彩纷呈的篇章。这件屏座构思奇妙,雕工精湛,是楚人漆器艺术的代表作,有研究认为它是放置瑟的支座。

  • 各地探索推动非遗艺术传承创新 皮影戏木偶戏 尽显独特魅力(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皮影戏与木偶戏项目众多,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本期报道选取在本届影偶艺术周上参演的3种不同类型的影偶作品,从中一窥影偶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不断推动木偶艺术创新。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消费降级

    从这个角度看,个别网红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游客消费降级,而是供给出了问题。从文旅市场整体来看,个别网红景区出现“人旺财不旺”,不仅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折射出文旅消费的升级需求。

  • 新西兰汉文化协会舒涵—— 将汉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作为新西兰汉文化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舒涵是许多海外华人心中的文化使者。除了传统的文化活动外,舒涵还注重将汉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舒涵说,“只有当汉文化真正融入你的生活中时,你才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力量。”在舒涵和协会成员的努力下,新西兰汉文化协会逐渐成了当地华人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九十九岁的音乐情缘—— 心有大爱,才会流淌出美的旋律(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今年7月,上海“东方市民音乐会”18周年庆典。曹鹏深知,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中国,是一个中国指挥家的责任;让人民大众了解、接受、喜爱交响乐,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无论指挥专业乐团还是业余乐队,曹鹏都秉持“交响乐无业余”准则,对艺术“严要求”,对失误“零容忍”。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