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人形机器人“跑”出未来

    近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人类与机器人首次实现“共跑”,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去年4月,这款机器人的早期版本,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业界认为,当下限制人形机器人发展最大的瓶颈仍是“大脑”。

  • 视网膜揭示心理健康遗传风险

    研究表明,在控制混杂因素的情况下,较高的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评分与视网膜整体黄斑变薄相关。为了调查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否已经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团队对数万名健康人进行了检查,然后使用基因评分计算他们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 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公布—— 教育部: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今天发布,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此外,教育部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

  • “校园餐”里“捞油水”,严查!(前沿观察·清风正气在身边④)

    去年以来,山东省兰陵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靶向监管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问题,坚决防范在“校园餐”里“捞油水”,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校园餐,事关学生健康。必须一查到底!”截至目前,累计排查整改问题5.36万个,清理退费2042万元,惠及学生13.7万人。

  •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AI助手上线

    4月19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颁奖活动现场,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正式发布AI助手“智慧小业”,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和支持。

  • 单芯片皮秒级中红外激光器问世 为气体传感与医学成像开辟新路径

    据16日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集成在芯片上的皮秒级中红外激光脉冲发生器,无需外部组件即可运行,可在数小时内稳定产生覆盖关键气体吸收带的光谱。量子级联激光器通过将不同的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层叠在一起,产生相干的中红外光束。

  •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人工智能预计将对全球近40%的工作岗位产生影响。过度使用人工智能“角色扮演”功能易诱发心理依赖。加强价值对齐,制定人工智能评级标准。

  • 两部门印发意见 加力培训养老护理员等民政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等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

  • 推动相关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 武汉将国家安全知识融入42科教学(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国家安全知识与学校课程应有机融合。去年下半年,武汉市教育局组织200多位专家联合编写《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指南》,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中职4个篇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知识,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42门学科的相关课程中。

  • 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学用结合”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学用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所谓“学用结合”,就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探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此类教育实践也让学生从“技术学习者”转变为“校园建设者”,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 可穿戴设备能测量皮肤“呼吸”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首款能测量皮肤“呼吸”的可穿戴设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持续监测皮肤屏障功能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溃疡是全球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首要原因。新设备能精确测量皮肤释放的气体,评估皮肤屏障的恢复情况,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5年高校学生征兵宣传工作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加大征兵宣传进校园工作力度,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参军报国热情,鼓励引导高校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军入伍。

  • 中国科学院团队取得突破—— 实现废旧塑料高效分解转化

    近日,一支专注于固废处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为废旧塑料处理开辟了新路径。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团队与相关企业就这一系列专利进行转让签约,转让金额达2000万元。

  • 月球尘埃模拟物制成太阳能电池 为太空能源供应提供方案

    团队首先熔化了一种模拟月球尘埃的物质,制成了所谓的“月玻璃”,并用它与钙钛矿结合制作出了太阳能电池。通过调整“月玻璃”厚度及优化太阳能电池成分,已实现了10%的转换效率,团队认为如果能提高“月玻璃”的透明度,效率可提升至23%。

  • 山西汾西二中食堂食材费1072万多元,约四成被贪占—— 缩水的“校园餐”,肥了谁?(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去年4月以来,山西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24年8月,赵孟锁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 “AI+科研”,科研范式革命真的来了?

    “AI+科研”模式的兴起,在提高科研效率、拓展研究边界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受访专家认为,通过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统一的数据平台和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促进AI与科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创新发展,从而实现从“工具辅助”到“范式革命”的跨越。

  • 二〇二五年度“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部署 力争提供百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日在武汉举办2025年度“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会暨湖北省专场招聘活动。  据了解,“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每年得到10余万家民营企业、200余座城市、2000余所高校响应,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千万个,现场签约人数近200万。

  •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前在北京颁奖。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共评出53个获奖项目成果。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 从“应试筛选”到“能力导向” 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

    从“应试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2020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据了解,传统研究生招录的分数权重多为初试70%、复试30%。

  •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迭代升级

    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实现迭代升级。而伴随“通通”的持续迭代,她的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并通过了认知心理学定义的5至6岁儿童应掌握的任务测试与考核。

共有84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