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大视听”未来可期(艺文观察)

    核心阅读  新的平台、新的连接,激发新的空间生产,“大视听”不再是简单的文本生产,而成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实践。  在全球数字经济大潮中,“大视听”成为重要引擎。“大视听”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各级文旅部门出台的“软性”城市项目,进一步助推了“大视听”快速发展。

  • 400余名台湾同胞赴陕西多地参访—— 探寻文化根脉 见证两岸亲缘

    以“弘扬中华文化,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2024陕台文化交流周刚刚落幕,400余名台湾同胞奔赴陕西多地,祭拜轩辕黄帝、参观名胜古迹、参加文化教育研讨会等,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政府台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主办,陕西省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会承办。

  • 重庆举办“大地流彩”系列特色活动—— 展示农耕文化 赋能美丽乡村

      自今年4月至12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市文联联合开展“大地流彩—乡村文化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系列活动”,通过举办第十一届重庆市乡村艺术节、乡村村晚、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活动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 中国话剧:从“舶来”到“出海”

    但是,《茶馆》精彩的演出征服了西方观众,他们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中国话剧的魅力,称其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去年,该剧作为中国希腊国际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在雅典上演。近年来,这些大胆探索的中国式话剧走出国门,为海外观众呈现了兼具传统艺术精髓与现代感的全新表演艺术。

  • 西安多家文博单位开启“夜游”模式

    为缓解暑期游客多、游客集中等问题,西安多家文博单位相继出台了延时开放、夜间开放等服务,以达到错峰游览,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据了解,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徐晶表示,下一步,西安博物院将持续探索夜间开放体验模式,不断提升西安文博行业影响力。

  •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

    8月12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白蛇传》在艺术节上首次亮相,现场座无虚席。特地前来出席活动的爱丁堡市前市长唐纳德·威尔逊对记者表示:“中国艺术团体的演出,丰富了爱丁堡艺术节的文化多样性,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暑期文旅消费热潮涌动

      围绕暑期旅游旺季,文旅部牵头举办了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并发布面向全国范围的惠民活动和优质产品。  文旅部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各地将在暑期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包括发放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在内的多项惠民措施。

  • 夜游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夜游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今年3月,西安市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将协调推动10个商业街区改造提升,举办2024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大会等,打造10个左右夜间消费聚集区。近年来,西安夜游经济格局不断扩大、产品日益丰富、业态不断创新,“夜长安”成为西安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 中国体育代表团备赛巴黎残奥会 顽强拼搏 勇敢追梦(聚焦残奥会)

    近日,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展开多项模拟、适应性训练,努力寻找最佳状态。经过集训备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于8月21日出发前往巴黎。  本次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既有参加多届残奥会的名将,也有首次登上残奥会赛场的新秀。此后的多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继续奋勇争先,一直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

  • 中元时节祭先祖:在洪洞大槐树探寻文化根脉

    18日,“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甲辰年中元节祭祖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祭拜先祖。因此,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始终致力于以“大槐树祭祖习俗”为核心的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在中元节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里,祭祖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光明论坛」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 汉文化,不止“活”在博物馆

    在徐州,“到博物馆去”感受汉文化魅力,已成为文旅新风尚,而汉文化不止“活”在博物馆。一名打卡博物馆的游客说。聚焦“博物馆如何发挥教育功能、传承历史文化”,2021年,徐州博物馆首次开设“博物馆里的延时课”。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汉代三绝”名扬海外,其中一些文物的“烟火气”保留至今。

  • 第二十届上海书展开幕 以书为媒,赴一场阅读之约

    8月14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迎来大批读者。21年举办20届,一路走来,经历初创、壮大、拓展,上海书展已成长为我国年度重要图书新品首发地、极具影响的图书展会之一。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展位的主题是“一本书就是一个起点”。韩卫东说,“上海书展,是读者与书籍的‘双向奔赴’。”

  • 首届“中国红·红西凤”杯慈善书画作品展评审会举行

    收到作品1203幅,优秀奖作品50幅,入展作品80幅 8月13日,首届“中国红 红西凤”杯慈善书画展评审会在西安举行。随后 将举办作品展和颁奖典礼。

  • 让中国歌剧在守正创新中持久传唱(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在中国经典歌剧的剧目中,《原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2024年,中国音乐学院迎来建校60周年,学院师生出品复排了歌剧《原野》。于我们而言,既要充分认识经典作品的历史价值,深入剖析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也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让中国歌剧在守正创新中持久传唱。这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史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

  • 一个古街区、一项老手艺、一场历史展陈,吸引游客奔赴一座城—— 文化软实力,如何锤炼文旅硬功夫(深阅读·文旅新观察)

    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文化软实力锤炼出文旅硬功夫,焕发出更持久的魅力。记者走进江苏省苏州市、江西省景德镇市、陕西省西安市,看一个古街区、一项老手艺、一场历史展陈怎样吸引游客奔赴一座城。2024年上半年,姑苏区已接待游客3058万人次。

  • “新”“心”向荣展现文旅产业新动能

    在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创新科技与民俗文化一同“登场”,共塑文旅产业新发展、新动能。8月9日至11日,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64个代表团、793家企业参展参会。从销售伴手礼、潮玩到打造文化IP,文创设计的思路升级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动力。

  • “串景成链”丰富文旅体验(快评)

    一条旅行线路是怎样“链”成的?  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以“一程多站”为特点的旅行线路,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巧妙窗口。近年来,各地文旅部门推出一条条精品旅行线路,如同一条条绸带,不断将原本独立的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廊,打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 田建国‖陕菜文化的记录者与推广者

    退休后的田建国,并未选择安享闲适的生活,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陕菜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之中。在陕菜的推广工作中,田建国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他是陕菜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是陕菜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未来,我们相信,田建国先生将继续在陕菜文化的推广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 辐射区域发展、创新丰富产品、增强沉浸式体验,努力把关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深阅读·文旅新观察)

    如何将出圈的关注红利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力?  作为网红旅游城市,长沙市中心的红色景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商圈,是客流的高度聚集区。随船出水的唐朝文物中,5万多件瓷器被证实来自长沙铜官窑。  敦煌旅游热持续升温,截至7月31日,敦煌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445万人次,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近20%。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