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文化中国行 | 焕发千年漆艺活力

    在“城口大木漆文化展示中心”,周永胜介绍了城口漆艺的历史、制作工艺、传承谱系等内容。不只是在松柏村一个村,如今,城口县成立了大木漆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立足漆器这项千年非遗,在全县盘活发展数亿元产值的“大木漆”产业。

  • 在数字浪潮中坚守人文温度(新语)

    以技术创新应对AI滥用,才能更好确保监管有力有效。网络安全是护航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底板”,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才能确保AI与人类的健康正向互动与良性发展。在数字浪潮中坚守人文温度、拥抱智能向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与共的数字未来正由远及近。

  • AI加入影视 观众体验更优(深观察)

    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学习能力,AI大模型正深刻影响影视制作流程,优化观众体验,为影视行业注入新活力。据悉,该短剧应用了十几种先进的AIGC视频技术。在AI大模型的帮助下,观众还能与心仪角色进行深度对话及互动。AI大模型有望让观众体验再升级,观影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

  • 我国恐龙家族添新成员“兽纹华夏胄龙”

    一件出土自我国江西省的晚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新物种“兽纹华夏胄龙”。复原显示,“兽纹华夏胄龙”体长超6米,是我国发现的体形较大的甲龙类化石,它们生活在距今8400万年至7200万年的晚白垩世,以吃低矮的蕨类、种子、裸子植物的叶片为主。

  • 礼俗交融:如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经历漫长的礼俗交融,如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醒目标识。如意作为文殊塑像的组成部分,随文殊崇祀活动,融入佛教礼仪。如意进而成为中国本土文化吸收、改造佛教文化的醒目标识,完成了由器物至文化符号的升华。

  • 文化产品供给同样需要“适老化”(艺海观澜)

    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满足,尤其是随着日常生活和业余消遣的日渐网络化,网上精神生活“适老化”需要更多关注。  从数据来看,中老年观众已成为微短剧主流受众。  内容上,瞄准中老年观众的针对性题材创作不断加强。  截至2023年底,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6亿人,占总人口的15.4%。

  • 文化带来的改变,悄然发生(新语)

      11月8日至19日,大凉山戏剧节第六次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文化带来的改变,在这里悄然发生。从首届汇聚9个国家的42部作品,到今年来自11个国家的100部戏剧参演,国际化一直是大凉山戏剧节的底色之一。打出口碑、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文化产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与持久创新活力,成为地区发展新亮点。

  • 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杜泽逊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近40年—— 努力使古籍留存世间、传承后代(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近40年,杜泽逊孜孜不倦,不曾懈怠。此后,杜泽逊多次赶往北京送稿。回到济南后,杜泽逊迅速投入“存目”研究,着手撰写一份“存目”传世情况的详尽调查报告。  “每一种历史典籍版本得以留存至今,背后都饱经风霜,需要我们悉心整理,努力使它们留存世间、传承后代。”

  • 舞台电影:从“保存资料”到“形成类型”

    近年来,电影创作理念和技术逐步提升,舞台电影开始了将“舞台”就“电影”的探索,使作品显现出故事片、艺术片的属性。从“保存资料”到“形成类型”,电影与舞台艺术创作的交流与互动,将助推艺术边界的拓展,为中国文艺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 一支探寻古丝路文明的联合考古队(文化中国行)

    今年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正式开馆。截至目前,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已与中亚五国的多个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丝绸之路沿线11个国家开展了7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寻找月氏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复原丝绸之路的历史面貌,是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探寻古丝路文明的切入点。

  •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 多地推出“升级版”冰雪游产品

    自10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开板”以来,北方多地雪场陆续开门迎客。多地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为当地冰雪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南方地区也在“烘热”冰雪游。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推进,南方地区的冰雪经济也渐渐热起来。

  •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文学大地 骏马驰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一匹“骏马”  马骏,获“骏马奖”!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南宁市举办。担任评委的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认为,本届“骏马奖”展现了以文学的样式讲好民族故事和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硕成果。

  • 北京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 中轴线上气象新(文化中国行)

      伴随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先农坛迎来新生。  自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到今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逐渐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北京中轴线两侧,百余项文物保护工程在近几年相继展开。  持续加强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 开发老资源 营造新场景 优质文旅新品成市场新宠

    第六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近日在浙江横店召开。  一个优质的新文旅产品,足以改变一座城市在市民、游客心中的认知。  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没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赋能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金山银山”,成为旅游业者面临的问题。

  • 上海:以文旅引流激发城市新活力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城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王峰介绍,目前该市已备案博物馆共计166家,截至今年9月底,共接待观众超过2800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57%。

  • 沙河皮影戏的历史与特色(答读者问·传统村落)

    近日有读者询问:皮影戏在我国流行范围很广,形成多种流派,“沙河皮影戏”相比其他地域的皮影戏,有哪些独特之处?  沙河皮影戏分布在冀南,是融合晋东南等地皮影和唱腔艺术特色的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皮影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沙河皮影雕绘工艺独特,制作精美。

  • 马面裙等传统服饰走红 服章之美 承千载起新潮(文化中国行)

      马面裙走红,背后是历久弥新的民族智慧,折射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如今,承载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马面裙备受青睐。  透过汉服马面裙,读懂传统服饰热度背后的内在逻辑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们信心十足。

  • 人工智能为戏剧舞台增添科技“灵韵”

    AI时代的戏剧舞台空间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与高科技融合的全新产物,它以科技智能为人类创造增添翅膀,让现代戏剧舞台飞得更高更远。如果借用此概念,可以说今日AI科技的介入为当代戏剧舞台艺术增添了新的科技“灵韵”:有着源于人类又试图突破人类自身限制的造物之“灵”。

  • 中国与巴西文化交流走向深入 以书为媒 跨越山海(讲好中国故事)

    从版权引进、翻译策划,到累计发行超350万册、成为中国读者熟知的寻梦故事,再到策划改编原创漫画版输出海外,这部作品见证了中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2018年,随着中国与拉美地区交流合作走向深入,国际出版需求越发旺盛,朝华出版社一行参加古巴国际书展,寻求与拉美地区的合作机会。

  • 微短剧里的振兴梦 新时代下的凡人歌

    《振兴有我》把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与老百姓接地气、有生气、冒热气的生活有机结合,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由原型人物出演,以艺术手法再塑乡村之振兴,以现实笔触揭示凡人之微光。系列微短剧《振兴有我》,细腻且精准地捕捉着乡村变迁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更传递了和美乡村发展过程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