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新时代传播人才培养应向“智”而行

    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像这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媒介创作的作品还有很多。围绕这一目标,高校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新技术赋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路径。“我们建立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掌握传播规律的同时,能够用人工智能的手段生产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 江苏理工学院:扎根地方办大学 聚焦应用育人才

    目前,江苏理工学院已与武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微校区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江苏理工学院还积极推进校城融合,扎根地方办大学。

  • 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上线 914门好课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原来,这门课程是近日教育部公布的新一批914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之一,现已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开放,受到众多来自西部职业学校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欢迎。为进一步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惠及更多学生,教育部要求本次入选的课程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并向社会免费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

  • 高校专业调整忌“新瓶装旧酒”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迎来新一轮专业调整潮。这种“新瓶装旧酒”现象,暴露出部分高校急于“占坑”的心理。应当看到,那些“新瓶装旧酒”专业,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多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支撑新的学科建设,也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甚至会误人子弟。

  • 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教育时评)

    今年以来,各地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让教育的民生账本增厚度、显温度——  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曾是福建漳州芗城区学前教育的短板之一。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的人民属性比较突出。

  • 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启动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强化一揽子兜底保障,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按规定兑现失业保险待遇,为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服务对象实施临时救助。

  • 多部门联合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全国研考网络环境,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郑重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编造、散布网络谣言须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涉考涉招违法违规行为,可向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 教育部增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日前,教育部完成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工作,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次。  据悉,近年来,教育部动态管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每年组织开展新专业增补工作,近3年累计增设85个专业。

  • 我科学家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白皮书。截至目前,“π-HuB计划”已获得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4个科学家团队的支持,形成了多国多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全球协作网络。

  • AI自习室能成为“伴学良师”吗

    而AI自习室正是AI伴学的一种具体实践。此外,许多AI自习室还强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尽管当前有部分AI自习室项目已经通过了审查并继续运营,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明确相关规范。这无疑给AI自习室的运营模式带来了挑战。

  • 自然纪实节目打开青少年视野

    今年暑假,人文自然探索纪实节目《寒暑假》邀请两岸暨港澳地区的8位少年,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索当地自然密码与人文风情,用自然教育打开青少年视野,引发大众关注和网友热议。随着寒假临近,《寒暑假》的自然探索之旅再次受到观众期待。

  • 产教融合,造就创新人才

    同济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校,在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该校积极探索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范式改革,在校企合作一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 让高校院所与企业“联上姻” ——兰州新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前不久,一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在兰州新区举行。这是兰州新区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一次生动实践。如何让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联上姻”?“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兰州新区的全力支持。”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说。

  •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借刀”清除致病蛋白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化身为“垃圾分拣员”,主要工作是给致病蛋白“贴标签”。

  • “夜校热”折射终身学习热潮

    “夜校热”折射的正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夜校热”助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夜校热”出现的背后是新型夜经济的兴起。“夜校热”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

  • 青岛农业大学:让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近期,青岛农业大学好消息频传,多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农田”。青岛农大校长赵金山说,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这些科研共同体,让科研人员与企业家成为科研‘合伙人’,实现了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 春运期间学生火车票开启在线预约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部门12日在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开启学生预约购票服务专区,同时优化调整学生优惠票发售和查验规则,符合条件的学生旅客可通过专区预约购买春运期间往返车票,春运出行将更加便利。

  • 我科学家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荣获全球生态环保领域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科学与创新奖”的中国人。2017年,我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曾获“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 “5G+智慧教育”应用“扬帆起航”

    日前,工信部和教育部公布了“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全国典型项目及通过验收项目名单,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项目。

  • 新型锂电池助无人机不惧温差长距续航

    12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无人机搭载的高比能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每公斤400瓦时,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升20%至40%。

共有79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