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 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详细内容

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李雯

  今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和世界公认的杰出自然科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500年来,李时珍的名字在浩瀚的医学星空熠熠闪耀,其医药学理论和实用典方泽被苍生、造福人民,其济世情怀和惊人毅力激励着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

  李时珍最突出的成就是“搜罗百氏,读书万卷,采访四方,行路万里”,历时30年,完成了190余万字的恢宏巨著《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药物1892种,辑录单方1.1万个,附图1100余幅,不仅药物和药方数量空前,而且采用了先进的分类方法,将药物依种属关系分为16部,每种药物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举目张,“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述究竟,直窥渊海”。《本草纲目》理念的创新性、理论的系统性、内容的科学性、著述的严谨性,都令人惊叹,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医药学经典著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曾评价《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和“东方医药巨典”。

  我们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维护中华民族健康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入研究挖掘李时珍学术思想的精髓,凝练李时珍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振兴中医药,努力让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在新时代焕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纪念李时珍,要秉承他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行医用药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厚德载医自古就是正道常理。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积极热心为群众治病,不论贵贱贫富,不虑自身吉凶,专心施治,医术精湛。通过对疑难杂症的钻研与诊治,李时珍的医术往往妙手起沉疴,受到百姓的尊敬。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发扬道济天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修医德、重品行、行仁术,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纪念李时珍,要秉承他躬亲实践的求知精神。医药学是“至精至微之事”,特别注重从临床诊疗实践中总结经验,探求真理,修正谬误。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乡,险探仙麓之华”,涉深山野岭、寻访采药,行程遍及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制标本、画药图、写记录,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考古证今、钻研医理,弄清许多疑难问题。为了研究药性,他还以神农尝百草的牺牲精神,亲自服用过多种药物,亲身验证过药性。现代医药学研究的条件突飞猛进,日臻完备,但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不仅要对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而且要善于从临床角度提出纾解病痛的方案,遵照循证医学规律,自觉向实践学习,注重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夯实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

  纪念李时珍,要秉承他继承发展的创新精神。李时珍能够完成《本草纲目》这部皇皇巨著,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但他并不盲从前人论断,在研读医学典籍时,始终抱着含英咀华、去伪存真的态度。针对历代本草著作中存在的收药不全、真伪混杂且品数烦多等问题,创造性运用传统科学方法,进行辨析与勘正,“穷搜博采,芟烦补阙”。《本草纲目》中新增了374种有效药物,不仅有国内的新药,还包括了一批来自域外的引进药物。经李时珍潜心研究,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用途,药物炮制的新方法和医疗运用的新见解。撰写出《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医学著作,丰富了中医药宝库。古老的中医药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和实践结合能力,我们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找准传承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以创造性丰富和创新性阐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在防病诊病治病中的特色优势,始终占据中医药发展竞争的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饱受自然灾害、战乱、饥荒和列强侵略等磨难,但总能浴火重生、繁衍昌盛,自我修复能力令人惊叹,中医药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阐述了中医药振兴发展最紧要、最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体现出我们党对中医药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二是提出了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总体任务。做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的重大战略判断,要求我们“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三是深刻论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指出“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简便验廉等明显优势,将为探索深化医改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我国发掘自主创新潜力的重要领域;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世界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态维护和修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助力脱贫攻坚。四是精辟阐明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的辩证关系。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继续将“中西医并重”作为重要内容。我们要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和实践应用方面赋予平等地位,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五是确定了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就是“四个建立健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六是提出了中医药的世界担当。强调“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要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互学互鉴,为造福人类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贯彻到中医药事业各领域全过程。

  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考察时深刻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主动应对健康挑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我们要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不断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不断丰富中医药宝库。中医药及其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经过无数次临床实践的检验而有效,中医药与西医药作为医学之树上的并蒂花朵,相得益彰,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本草纲目》,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医家流派的新学说,再到现代中医药,历代中医药工作者始终坚守本源,从不断变化中的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和人类本身找到作用结合点,实现有效整合,呈现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中医理论注重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动态平衡、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与系统论、结构功能论异曲同工;中医理论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强调“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与卫生健康政策重点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我们要不断发掘中医药宝库的精髓,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加以创造性丰富和创新性阐释,力争在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养生等方面有所突破。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医药改革,着眼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第二,突出能力建设,以用为本,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中医药是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要写好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发展这篇大文章,必须紧贴临床需求、找准学科定位,紧紧围绕群众的健康新需求和临床新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用疗效说话。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和主要疾病负担,而中医药在治疗部分疑难杂症、慢性非传染病、骨科、妇幼及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在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延长恶性肿瘤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优势。中国老龄化进程在加快,老年康复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很大。中医药还可以与养老、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生态、贸易等行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此,需要创新院校教育和实践基地培养模式,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完善中医师承制度,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确保中医药根脉相续,薪火相传。

  第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融合,为中医药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药事业在新形势下也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问题,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天然资源,李时珍等前贤大家已经做了系统整理归纳。我们要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中医药质量,要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合作平台,完善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布局,重点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等创新领域间的衔接,实施一批中医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发一批中医药技术、设备、药品和保健品,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要畅通转移转化渠道,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让中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生根,早日服务人民健康。

  第四,扩大国际合作,互学互鉴,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国的亮丽名片。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多数国家逐渐接受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使用中医药。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很多国家对中国在世界健康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有较高期待,而中医药正是很好的切入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组织等平台,健全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不断提高话语权主导权。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切实发挥中医药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和服务外交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做好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整体谋划,重点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机制,落实好重点项目,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深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们的时代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传承创新,为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燕青   来源:健康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