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立秋丨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今天2时22分 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此时 阳光由炽热渐温柔 草木开始结果孕籽 虽说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变得凉爽 农谚说 “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 此时早晚温度逐渐降低 但中午依然炎热 要当心“秋老虎” 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防暑降燥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冷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有诗《立秋》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裡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 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城里人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 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立秋·诗词 立秋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梧桐叶落,稻田丰收,三伏未出,寒蝉献唱。寥寥几笔,勾勒初秋景致。 立秋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炎热的三伏天令人心情烦躁生愁,在暑气中,心思难定,有漂泊不定之茫然感;又思及人生大半光阴流逝。幸而秋节将至,秋风解暑气,令人心神清爽,驱散忧愁。 立秋 宋·王镃 西风吹绉碧纱衣,金井梧桐昨夜飞。 自汲井花调药罢,却簪秋叶满头归。 打井水归来后,发现头上落满了秋叶,仿佛是秋日给予的俏皮装扮。全诗一无悲意,充满了生活趣味。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