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三伏贴”到底应该怎么贴?本文摘自《大国医·小妙招 程凯的家传穴位养生指南》书籍。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近年来,“三伏贴”日渐走俏,其冬病夏治的传统中医理念与良好的祛病效果更是得到了不少民众的信赖与推崇,想不火都难! 有许多人到冬天天气寒冷时,身上的老毛病突然发作或加重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称之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 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机体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症。 “夏治”:即夏天所采取的顺应自然 借用自然之“热”、“温”而温补阳气, 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能力。 用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方法来治疗这些“冬病”,能起到事半功倍、去根治本的作用。而夏天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热能温阳、阳能驱寒,所以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也是这段时间。” 三伏贴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膏药贴在不同的腧穴上。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阶段,与自然相应,人体阳气最为充沛,经络中气血旺盛,并趋于体表,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辛温发散等功效的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达到平衡阴阳,祛除宿疾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防未病的理念,属于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三伏贴也有适应症,对于患有下列疾病的人群有很好的效果。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2体虚怕冷易感冒、脾胃功能低下等。 3胃肠道疾病:胃肠功能低下、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 4疼痛性疾病:风湿与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炎等。 5皮肤病:冻疮等。 6虚寒型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等。 温馨提示 1贴敷后不久会有微微发热的感觉,局部发痒、发热,一般每次贴敷3小时左右即可。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2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3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4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