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他因一时疏忽,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2013年,他因管理不力,造成辖区内楼宇失火,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
翻看刘崇明的个人履历,他捅过的娄子一点儿也不少。
令人唏嘘的是,一个个深刻的教训并未给他带来反思。
2021年,他又犯了错——因涉嫌挪用公款被立案调查。
而这一次,等待他的,绝不会是行政记过那么简单。
玩忽职守“栽跟头”
1982年,从陕西省粮食学校毕业的刘崇明被分配到延川县粮食局。
在这里,他从一名普通职员干到了财务股股长、副局长、局长。一路走来,顺风又顺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职级的提高,特别是当上局里的“一把手”后,刘崇明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坐上局长位子后,下属单位负责人为表“心意”,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给刘崇明送上烟酒等礼品。对于这些“心意”,他几乎来者不拒。
“一人当官,全家得利。”除了收点“小礼”外,刘崇明还利用职务影响,违规为亲属安排工作,把小舅子、小姨子全都安排进了粮食系统。
思想上逐渐麻痹的他,在工作上也时常拎不清。在刘崇明当上局长的第3年,他犯了两个错。
那年8月,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版)》,以局长办公会的形式,研究决定将县粮食局储备库2.3亩国有土地以8万元价格卖出。
同年9月,他与南昌市通九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外销900吨玉米的合同。刘崇明疏忽大意,对合同审查不细,虽然已预见在合同执行中可能发生经济损失,但他自信能避免,仍将货物全部交给对方,结果被骗取玉米598吨,造成经济损失585867.6元。
正因此事,刘崇明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延川县检察院立案,并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就这样,刘崇明在粮食局的“仕途”以这种方式潦草结尾。
吃一堑,长一智。受了处分并不可怕,及时改过、努力作为才是正确出路。若不及时吸取教训、改掉恶习,只能陷得更深、跌得更狠。但思想这根“弦”,刘崇明始终没有绷紧。
挖空心思“还欠债”
2004年,延川县成立了诚兴物业管理公司。组织上给刘崇明机会,任命他为该公司经理,负责主持公司工作。
诚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县管企业,公司资金除财政拨款70%外,剩余30%要靠自挣、自筹。
由于经营不善,公司的经费捉襟见肘,甚至连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都无法按时缴纳。“单位职工因工资待遇问题,没停止过上访,而我也就是一个天天为职工工资发愁的经理。”对于这份工作,刘崇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012年11月,一场大火又令他“引火上身”。
诚兴物业管理公司管辖范围内的县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发生火灾。刘崇明因未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火灾事故负有主要管理责任,受到行政记过处分。事后,诚兴物业管理公司赔偿了受灾商户的损失。
也许是再一次受到的“打击”,让刘崇明的脑子突然“开了窍”。诚兴物业管理公司入不敷出的日子迎来了转机——2013年,为扩大业务范围,诚兴物业管理公司接管了和平大厦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从这一年开始,我管理的小区有了一些资金流。”刘崇明高兴了,“我让580户享受低保的家庭过上了安居生活,这也是我工作几十年来感到欣慰的事情。”
可是,好景不长,在刘崇明的心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终究没有抵过“为己服务”的诱惑。“由于自己过去的生意赔了一些钱,而自己管理的一些小区有了资金流,所以就动用了一部分钱来还账。”
挪用公款“补窟窿”
据刘崇明交代,妻子多年的哮喘病使他身陷负债境地。为了还债,他做起了某品牌保健品的小生意。
从2009年开始,年近50岁的刘崇明就迷上了保健品。他不仅自己吃,还让妻子吃。他甚至认为,保健品对妻子的病有奇效。于是,吃着吃着,他干脆做起了这方面的小生意。
“为了还债还想做生意挣钱,但是又赔了,真是雪上加霜。”不承想,他不是做生意的料。
除保健品外,刘崇明还被“高收益”冲昏了头脑,在网上搞起了虚拟货币投资,购入大量“DK币”,到最后赔了个精光,欠债的窟窿越来越大。
为了补上这个大窟窿,刘崇明把歪心思动到了单位的公款上。
2013年11月至2019年3月,刘崇明以给收费员打借条的形式,挪用和平大厦小区住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778238元,用于填补自己做生意的亏空和日常开支。
2014年11月至2020年5月,刘崇明将阳光小区住户天然气配套设施费先后分13次从物业办主任刘某处借出,共计680000元,用于日常开支和偿还个人借款。
“我这段时间反复在想,不论什么家庭困难原因,都不应该成为自己动用单位财物的理由。在这一点上,我犯了原则性、政策性错误,而这一行为就叫违法行为。”坐在留置室里的刘崇明,终于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发出了迟来的忏悔。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纵观刘崇明一路走来的行为,小错不断、屡错屡犯,每次受到处分后,他都没能真正反思悔改,终酿成大错。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众所周知,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从“疾在腠理”“病在肌肤”变成“病在肠胃”“疾在骨髓”,终不可治。
知古可以鉴今。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自认为“小节无害”而自谅自恕、放松党性修养,最终只能由“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由“破纪”走向“违法”,滑向犯罪的深渊。
刘崇明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警醒,一个污点往往是违纪违法的源头起点,若不及时修正,就会越走越偏,最终导致小事变大事、小错酿大祸。
“我愿接受法律的制裁。我对不起父母对自己一贯的教导,我对不起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更对不起组织对我的信任。”刘崇明忏悔道。
可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警示链接
2021年12月,陕西省延川县监察委员会严肃查处了刘崇明严重违法犯罪问题,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刘崇明理想信念淡漠,法律底线失守,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物业管理资金,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权力和私欲面前,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一是理想信念丧失,漠视法律。领导干部违法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酿成的,理想信念丧失往往是他们迈入歧途的祸患之始。作为非党员干部,刘崇明长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漠视法律权威,唯利益至上。1996年和2013年,因履职不力、疏于监管,刘崇明受到组织严肃处理。这两次深刻教训并未使其反思悔改、以案为鉴,反而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一切向“钱”途看齐。思想偏一寸,行为偏一尺。刘崇明一次次突破底线、不择手段,最终走上了一条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僭越法律底线的道路。物业管理是民生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人员理想信念滑坡、藐视法律,必然导致权力行使的异化。因此,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时,要全面加强关键环节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动态跟踪监督机制,强化“点对点”教育引导和提醒警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思想上拧紧拒腐防变的“阀门”。
二是行业监管缺位,无“矩”无束。民生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易造成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啃食破坏。本案中,涉案单位诚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县管企业,财务自收自支,资金管理自由度相对较高,加之行业单位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指导督导不实不细,滋生了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单位原县房管局在知悉刘崇明挪用公款情况后,仅下发通知予以催缴,并未向有关单位移送问题线索。相关监管职能调整到住建局后,该部门同样疏于监督管理。对权力的制衡不力加剧了刘崇明的胆大妄为。对此,要压紧压实行业领域主管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和牵头抓总作用,督促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落实监管措施,切实做到严格监管不放松、不放手,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
三是制度机制缺失,执行乏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及天然气配套设施费等资金事关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本应依靠严格的制度规范保障收缴使用。然而,在本案中主管物业公司的原房管部门与住建部门落实《物业管理条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不严不实,在人员监管、资金使用、账户管理等方面也未建立细化可操作的制度机制和实施办法,导致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铁规矩”刚性执行不足,群众切身利益被严重损害。县镇居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业主委员会制度在基层执行不够、业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原因,也给权力的任性行使留下空间。法贵在行,也难在行。要督促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刚性执行,特别是健全行业部门监管制度机制,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权限,规范各类资金收缴、管理、支出等审批程序,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预防腐败。
针对刘崇明案暴露的问题,延川县纪委监委严肃责任追究,坚持深挖彻查,对存在失职失责行为的时任县房管局、县住建局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强化惩治震慑。聚焦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中发现的物业管理领域问题,向县政府党组、县住建局、永坪镇政府等单位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部署开展专项治理,查找剖析问题根源,深化系统性治理,推动实现长效长治、标本兼治。(延川县纪委监委)
刘崇明忏悔书(节选)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