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卫华教授医案|中风4年患手握拳,针刺半月自由伸展中风即脑卒中, 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特点。 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遗留偏瘫、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残疾率高达75%,其严重者达40%,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压力。 一、中西诊断,分析病因 中风病因病机为肝风内动、瘀血阻络、肝阳上亢、阴虚风动等,上述因素导致血管不通畅,如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最终出现中风相关症状。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易患中风人群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死亡率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现在医学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以及大量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等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均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独创五位一体-清脑通络针刺法 张卫华教授以深邃的学识、严谨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在临床上不断探索与总结,中西合参,治疗上提出了“脑体同治、多法并用、带线合一、运防兼顾、调养结合”的新理念,临床应用“五位一体清脑通络法”(即区带与线状、穴点分层与诸向、微针强通、围提与透刺、刺络与拔筋)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回归家庭、社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经典案例 韩某某,男,55岁,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人,电话:183*****963 时间: 2019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 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发凉、麻木3年9个月。 现病史: 患者于2016年2月22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左半身无力,活动障碍,伴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及意识障碍。 随即就诊于县医院,经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内索出血12ml(具体报告未见),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出院时遗留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后经长期服用中药、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略有好转。近1年来,时感左半身(面、躯干、四指)麻木、发凉,尤以指趾部显著,上下肢活动欠灵,锻炼、走时左胸背部冷汗淋漓。有高血压病史。 刻下: 患者脑卒中后遗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发凉、活动不灵,左上肢抬手不能过肩,左手呈痉挛态(3级),指间关节屈曲(基本呈全握状态)、大拇指内收,不能外展。左手主动活动较为困难,被动活动不能进行全关节活动,手背肿胀。走路跛行。纳、眠、二便均可。 查:露齿左侧鼻唇沟变浅、手指活动(张握)速度极为缓慢、呈跛行(可独立行走)。左上、下肢肌力均4级,肌张力无明显异常,左手肌张力3级。浅感觉稍减退,深感觉及复合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巴宾斯基征(+)。 辅助检查: 血压130/80mmHg。 诊断: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气虚血瘀型 治疗: 1.头部区带疗法结合飞针刺法:右侧头部颞侧区带多层排刺,针刺方向向下,进针得气后,行轻度的捻转手法;头部其它选穴行飞针进针法,右手持针,利用手腕的屈力屈腕) 将毫针快速投向穴内,借屈腕的惯性之力将针投入穴内,病人多无进针时的痛感。 2.肢体穴位分层多向刺结合微针强通透刺法:肢体穴位中,根据不同穴位自身特点,采用不同层向的穴位分层多向刺,针感多向感传,不仅增强了局部针刺得气的感应,而且显著的延长了“气至病所”的路线。留针30min,上下肢分别带一组电针,局部有微胀感后加电针,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3.井穴放血疗法:选取左侧商阳、中冲、少泽三穴进行放血,每穴放血量为5-10滴(约0.2ml),3日一次。 4.配合口服汤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通络。 即刻疗效: 一次刺络放血后次日患者左手背肿胀症状明显减轻。 1次/天,10次1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 一次疗程后:左半身(面、躯干、四指)麻木、发凉症状明显减轻,锻炼、走时左胸背部冷汗淋漓症状减轻,左手背肿胀消失,左手肌张力减轻(2级),可进行主动活动,指间关节屈曲(介于全握和半握之间)、大拇指内收,但可进行外展动作(需4-5次缓慢分解动作),左手主动活动较前好转,被动活动手指可外展至半握状态,被动活动中阻力减少。 二次疗程后:左侧面部、上下肢麻木、发凉、左胸背部锻炼行走冷汗淋漓基本消失,左手肌张力减轻(1+级),可进行全关节主动活动,指间关节轻度屈曲(小于半握)、大拇指轻度内收,但可进行外展动作(需1-3次缓慢分解动作),被动活动手指可伸直,被动活动中阻力明显减少。 今日所获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大多数中风患者发病后一个月内复快,发病后前3个月内恢复最快,3个月后开始减慢,6个月后进一步减慢,发病1年后患者症状恢复极为缓慢,治疗效果均不显著。 张卫华教授打破传统医学观点,从中医学理论观点出发,认为中风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窍导致脑络阻窍,闭窍神匿,神不导气。 头部乃脏腑和经络之气血汇聚之处,正如”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手足三阳经皆上循于头面”之说,施针头部可贯穿顶、额、颞三区,纵贯全身,具有通调二身阳气之功,头部区带疗法结合飞针刺法治疗则直接刺激诸阳之会,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促进肢体恢复。 肢体穴位中,根据不同穴位自身特点,采用不同层向的穴位分层多向刺,针感分多向感传,不仅增强了局部针刺得气的感应,而且显著的延长了“气至病所”的路线。留针30min,上下肢分别带一组电针,局部有微胀感后加电针,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这三者合为一体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疗法起效快,疗效高,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及家庭负担。 打破现在研究所认为的中风后遗症时间久者(大于年)治疗效果不显著。同时让患者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显示出自我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来源:各界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