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刘某被立案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海波涉嫌违纪违法问题浮出水面——安康市影剧院装修工程施工方负责人李某交代了其向杨海波行贿70万元的事实。“大错铸成,我悔不当初,但又无法回到从前……”对杨海波来说,9年前犯下的错,成了他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虽时隔久远,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熟悉杨海波的人说,在领导眼中,他是一名有事业心、有执行力的下属;在下属眼中,他是一名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在朋友眼中,他是一名爱好广泛、生活方式健康的哥们儿……可谁也没想到,有如此口碑的人竟沦落到如今这般境地。杨海波是土生土长的安康人。1963年,他出生在汉滨的一个普通家庭。参加工作后,他先是在教育系统工作了13年,1995年担任旬阳县政府办主任,此后仕途一帆风顺,接连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协秘书长等职。2010年,杨海波任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2019年3月机构改革为“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以下简称“市文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职之初,杨海波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和支持,对自身要求也比较严格,为安康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任期间,他曾先后8次考核等次被评为“优秀”,记个人三等功2次,2012年还被评为全省广电工作先进个人。随着上级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的加深,扶持项目也随之增加。慢慢地,杨海波的初心变得不再纯粹。据统计,自担任安康市文广局局长后,杨海波手上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多达14项。不少商人想方设法接近、拉拢杨海波,想通过他承揽文广系统的项目。2012年,陕建某公司中标安康博物馆项目。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杨海波的关照支持,顺利收取工程款,项目经理闵某在2013年春节前夕,将装有10万元现金的茶叶盒送到了杨海波办公室。“不要把茶叶送人。”闵某离开后,杨海波随即收到信息。杨海波小心翼翼地打开茶叶盒,摆在眼前的钞票令他心头一颤。“我发现后给他打电话,他已回到西安,并表明了感谢我配合他们工作的意思,我最终没有推掉,造成受贿事实。”杨海波回忆道。收钱后的杨海波不仅主动过问、大力支持博物馆主体工程项目建设,还积极帮助施工方协调各方面关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甲乙双方都很“满意”。一年后,安康博物馆亮化工程启动。看到有机可乘,不法商人如蚁附膻,纷纷扑了上来。这时,不速之客陈某敲开了杨海波办公室的门。他毛遂自荐,希望得到杨海波在亮化工程上的扶持,并表示事成后再来感谢。为表诚意,时隔3个月,陈某来到安康博物馆施工现场,再次向杨海波表达想要承揽该工程的意图。身为筹建办主任的杨海波几经考虑,最终答应了陈某的要求。中标次日,陈某就来到杨海波办公室,将10万元感谢费送上,杨海波欣然接受。送钱人的目的杨海波自然心知肚明——他们只是看中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他们关照。然而,面对金钱的诱惑,杨海波自甘沉沦。就这样,不法商人用“温水煮青蛙”式的“感情投资”不断腐蚀和削弱着杨海波的底线和防线,在“甜言蜜语”和“糖衣炮弹”中,杨海波逐渐迷失了自我。以权力换取金钱,尝到甜头的杨海波在腐败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为承揽安康市影剧院装修项目,2013年初,陕西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托熟人结识杨海波,并到其家中送上20万元,还在安康、西安等地多次设宴款待杨海波。应李某请托,杨海波向时任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某(主持工作)引荐了李某,并暗示让李某承揽项目。时隔4个月,李某再次到杨海波家中拜访,并送上50万元现金,以确保该项目顺利中标。为掩人耳目,杨海波耍起了小聪明,将前后收取的70万元交给母亲保管,用于买房等家庭开支。被眼前利益蒙蔽的杨海波,利用职务之便,以李某提前参与了影剧院装修方案设计,由其公司承揽有利于项目如期完成为由,并经过一系列运作,最终让李某的公司如愿中标安康市影剧院装修项目。由于收受了好处,杨海波对影剧院装修项目管理不严,导致当事人在项目上做手脚,在未经审计机关审定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了招标。几年后,安康市审计局对该工程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认为该项目结算造价与最高限价均存在虚高,出现审计结论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的情况。2020年6月,安康市审计局将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移送安康市纪委监委。因担心事情败露,心存侥幸的杨海波安排妻子退还给李某55万元。他自认为只要朋友讲义气,承认退钱的事就行,还提前排练了各种“场景剧”,以应对组织调查。对于杨海波,组织曾给过多次机会,但自我麻醉的他选择视而不见,对组织不信任、处处提防,采取错误方式欺骗组织,最终酿成大错。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后,杨海波才明白,处心积虑的狡辩和粉饰终究是徒劳的,“临时抱佛脚”更是无法救赎自己。“方向错、方法错,结果必然错。”坐在留置室里,杨海波深刻反省自己的问题。他认识到,只有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才能重返正途。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杨海波态度转变,主动配合组织调查,积极上缴赃款,争取宽大处理。“身体超重,贪婪敛财,都是贪吃吃出来的病!病得连理想信念也没了!”杨海波痛彻心扉,“要面对现实,承担应有的惩罚,承担应有的责任。把本不属于我的东西查清了,说明了,赃款上交了,也就轻松了,甚至健康了。”“通过全面梳理自己为党和人民近40年的工作历程,以及在临近退休时的落马,我羞愧万分。”2021年岁末,杨海波在留置室里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面对诱惑,是越过底线甘于被“围猎”,还是坚守原则、秉公用权?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绕不开的“必答题”。作出的选择不同,收获的结果也必然不同。“快于意者行于云。”对贪欲的放纵,终使杨海波倒在了“围猎者”的“糖衣炮弹”之下,掉入腐化堕落的深渊。正如杨海波向调查人员供述的那样:“收受李某的贿赂犯下大错,一方面是被‘围猎’利用,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没有守住底线。”在长期的吃吃喝喝、称兄道弟中,杨海波放松了思想警惕,慢慢忘却了初心和党性,把常常挂在嘴边的纪律规矩抛之脑后,从一顿饭、一盒茶叶逐步沦陷,变得“很随和、很好沟通”,并且萌生了用“朋友之间的馈赠”来掩盖腐败的心思,渐渐丧失了领导干部应有的模范形象和道德标准,一次次成为不法商人“围猎”的对象,最终被金钱、人情和利益关系吞噬。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蚀下,杨海波混淆了不法商人与正常朋友之间的界限,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不法商人的“帮凶”。“围猎”的本质是“围猎”公权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使下,不法商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大搞“感情投资”,无非是想得到更高的回报。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常常把攀权谋利的目的掩藏在貌似正常的人际交往之中。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他们通常采用请吃请喝、送钱送物、拜年拜节等惯用“围猎”手段,屡试不爽。无论是闵某、陈某还是李某,接近杨海波的目的都是通过权钱交易获取非法利益。对此,党员干部要有清醒认识,绝不能掉进关系网、人情陷阱而不能自拔,充当为他人牟利的“工具人”。案发后,杨海波反思道:“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个世界很无奈。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诱惑与陷阱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会大事缠身、大祸临头。要给自己穿上‘防护服’,要学会明辨,要学会拒绝,要学会设防,要懂得扬弃,要敬畏法纪。”这迟到的悔悟,对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启迪与警示作用。(党风与廉政)来源:文言传媒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联系电话:400029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