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奇葩马万凯和他的“三不”传奇悬壶济世 ——陕西中医药品牌典范纪实
杏林奇葩马万凯和他的“三不”传奇
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心脑血管意外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能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人辈出。2007年,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电气化社区北门一层2号的万凯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马万凯向世界庄严宣告:十年磨一剑,纯中药制剂——清血降脂丸横空出世。终于打破了心脑血管淤堵不可击破的神化,成为血管淤堵患者的杀手锏。通脉冠心丸也通过临床验证问世,2011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于2018年通过陕西省药监局批准投入临床正式使用。这一成果,受到了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的关注,这一创新药在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专业领域里影响广泛,并在我国首先开启了不搭桥、不支架、不手术的“三不”先河。 这一成果的研发领头人——主任医师马万凯先后获得“陕西杰出名中医”、国际中华传统医学会、中华传统医学会“国医大师”、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家团客座教授、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美国河洛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客座教授等荣誉。去年获得影响中国年度医学人物奖,CCTV影响中国栏目中华传统医学会中华名医、优秀专利发明奖。清血降脂丸、通脉冠心丸获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华医学优秀成果奖;马万凯教授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奖、2014年出席人民大会堂第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并接受中央电视台视频专访。
自古英雄出少年 宝鸡的一位作家郭明祥曾经对马万凯教授有过这样的描述:“有一种理想,让人感动;有一种大爱,让人难以释怀;有一颗至善至美的心灵,攻克了人类顽疾——心脑血管疾病!盘古开天,泱泱华夏,中医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诞生于原始,形成于春秋,承载着人们同疑难杂症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千百年来中医以悬壶济世造福百姓为己任。马万凯从杏林先辈们:扁鹊、华佗、张仲景、钱已、宋慈、李时诊等一代代中医先辈的故事里,汲取了中华医学瑰宝的力量,防未病,疗已病,用中医强国来实现他人生夙愿。” 1949年马万凯出生在陕西凤翔一个著名村落——女登故里陈村镇槐塬村。古老的村落祖祖辈辈曾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关于炎帝孝顺其母亲女登的故事,一直为当地村民所津津乐道。相传,炎帝母亲“女登”为蜂农,整日逐花养蜂,居无定所。一次,炎帝多日不见母亲,十分着急,遂带人打着“排灯”连夜寻找,终于在满岭槐花飘香的槐塬找到母亲,进行庆贺之后,炎帝看时辰不早要离开,欲带母亲一同走,母亲因爱槐塬有槐花,不肯离去。炎帝便抬了母亲的辇绕村子三圈,以表孝心。炎帝走后,当乡民们知道来寻找母亲的正是部落首领炎帝的时候,深表敬意,也为炎帝的孝意感动,因此,在当地就有了每年正月二十五晚乡民举灯祭拜的活动,传承孝道,表达对炎帝景仰爱戴。槐原的“女登会”又称“排灯庙会”,则是这种原始的祭祖方式沿习至今的遗存。槐原的“女登会”的正会日子是农历正月二十六日,按照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正月二十五日晚,槐原村各村民小组的每户人家都要像举火把一样高挑着灯,成群结队地去本村的女登祠祭祀炎帝的母亲女登。这种习俗从古流传至今,就连远在甘肃、河南、山西等省的百姓,每年这个时候也要不辞辛劳,结伴搭伙,顶风踏尘来此祭拜。 马万凯兄弟姊妹六个,童年时期生活非常难辛,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和母亲挣来的工分勉强维持,缺吃少穿的年代,倔强好强的父亲把一家人的生活操持的井井有条。“家虽贫,学不辍”8岁的时候,在村办小学上学,他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马万凯从小就养成勤劳的好习惯,放学回家,他常常帮母亲扫地、挑水、磨面、割草喂猪等,家里农活样样都能干。村里的左邻右舍都交口称赞,夸奖少年马万凯是个有出息的好娃!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每到这个季节,母亲的风湿病就会加重,加上常年患有贫血,身体虚弱,只能卧病在床。转眼就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呼朋引伴欢欢乐乐过大年。而马万凯却时刻守候在母亲身旁,他知道,在寒冷的夜晚,自己随时都要跑上几里路以外去给母亲请中医先生。看脸色,哀求中医先生尽快驱逐妈妈身上的病魔。火急火燎的抓药、煎药,服侍好母亲喝药。看着母亲病情缓解,马万凯对中医先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孝心至尚的马万凯从那时起,立志学医,要为母亲治病。 夜幕降临,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邻,纷纷走出家门,高举着精心制作的排灯,走向女登祠,以表对先祖的敬意,此时此刻,夜幕下连绵不断行走的乡民和他们高举的排灯宛如一条火龙,在槐塬村寂静的乡野上留下一条夺目的光影,简单朴实的排灯营造的氛围之热烈、场面之震撼,以及其内容具有的教义,给每一位临场的来客落下深深的印象。第二天是庙会正期,以高跷、社火、赛锣鼓,唱大戏等表现炎帝部落找到帝母时的欢庆场面,热闹异常。——这样的场景,让马万凯和母亲记忆犹新,他们也曾一起虔诚跪拜在女登脚下祈福。如今,一幕幕的过往成了马万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地处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的紫荆中学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县属农村普通高级中学。这里环境幽雅,绿草如茵,四季如春。马万凯十六岁那年在紫荆中学毕业,心存梦想的他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找到凤翔县有名的中医师王明、黄生福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中医理论知识学起,细心观察两位先生接诊患者的点点滴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马万凯始终牢记给母亲发下的誓言,他几乎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学习背诵中药歌诀、汤头歌诀、药性歌诀。有病人上门,他主动迎上去问寒问暖,日复一日终于跟着两位师傅练就了诊病望、闻、问、切的中医绝技。有机会回到村上,碰到街坊邻居有个头痛脑热,马万凯还能有板有眼的照方开药,他俨然成了“半个郎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 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农民的身体健康有了基本保障,“农业合作化挖了穷根,合作医疗挖了病根”。从1969年起,全国出现了大办合作医疗的热潮。二十岁的马万凯被推荐协助村上办医疗站,合作医疗站由村委会管理,其经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提留)和本村群众共同承担,实施对象限于本村居民,个人享受合作医疗的范围与标准均由村制定,它是过去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形式。 经过几年的拜师学艺,头痛脑热的常见病早已经不在话下。风华正茂的马万凯主动请缨回到村上当村医,挣工分贴补一大家人的生活。病人看多了,十里八乡,马万凯声名远播。1976年人民公社推荐他进入凤翔卫校复训班进修学习,在县医院跟随名医李军老师临床实习,其间治愈了许多患者。同年招工去了铁路局卫生所工作,有人说马万凯这一年走“鸿运”,果不然,一年后卫生所又推荐他去天府之国的成都中医学院进修学习。行里人都知道,成都中医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马万凯这个关中汉子平生第一次穿越秦岭,感受四川人的热情。 神农本草经《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马万凯一时间仿佛走进了中医药的迷宫世界,他细细品味古人先贤的传统经典。岁月如梭,瞬间三春走完了他勤勉的求学生涯,以优异的成绩在医学院里出类拔萃,他的心早已经飞越巴山的阻隔,回到了槐塬村母亲的身旁。 秦岭深处的凤县药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410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贝母、杜仲、天麻、西洋参等价值较高的植物药材。凤党是凤县四大名优特产之一,属西路党参之中的佼佼者,系滋补精品,几百年前就远销东南亚一带。 1981年,马万凯被分配到凤县红花铺矿山医院,一边组建医院,一边医治病人。他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富矿”,春桑梓,夏枯草,秋菊花等这些书本上的中草药在红花铺随处可见,当地的药农成了马万凯最好的朋友。什么季节采什么药,热心的药农都会提醒。孙思邈曾说过不依时采取与朽木无异,虚费人工,卒无裨益。比如关于茵陈的采收就有这么一句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让人明白茵陈的采收季节应当在春季才有作用。很多药农还口口相传这样的歌谣: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这些为他日后能解决疑难杂症,奠定坚实的药理基础。西药解不了的病症,寻求中医的表里同解,也就是常说的标本兼治。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产东北、华北及西北。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马万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黄芪、丹参、红花、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的“基原、本草考证、植物形态、生境产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谁能想到,这些日积月累的记忆竟然成就了马万凯几十年之后的奇药“清血降脂丸”的主要成分。 红花是菊科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即得,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效为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马万凯从7月份就经常朝山上跑,他知道,每到这个时候红花就开出鲜艳的金黄色花,从黄到金黄,再到红色,大自然给植物赋予了多少神奇!中草药点燃了他激情燃烧的岁月,点燃了他的青春梦想。
化茧成蝶医改梦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5年成为中国医改元年。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国企改革的,因此其核心内容当然也不外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 马万凯坐不住了,厂矿医院总感觉不是最好的归宿。几经周折他被调回宝鸡县中医医院当一名内科主任。但是,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随着政府补贴越来越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渐渐淡化。遵循“效率”原则,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结果,社会上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开始出现。马万凯所在的医院也发生了医护人员工资按比例发放的情形,这当然又引起对医改的争议。马万凯对科室的医生护士说,我们要牢记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要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己任,不能见利忘义没了良心。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医改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马万凯一度时期陷入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刊上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服用可靠药物长期防治脑中风的患者与停药的患者相比,复发率要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长期用药超过三年以上的患者80%以上无复发危险,极少数轻复发”。 马万凯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弄清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它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再者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在马万凯接诊的患者中,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占比很高。西医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 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中风的根源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在各种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影响下,造成血管破裂或堵塞,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形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从而相应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病症状。人类寿命平均能活140岁,但能活到百岁之人少之又少,最多七十多岁。为什么人才活一半时间呢?据国家权威资料统计其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所致,这种病占人数死亡率的90%以上。 为什么老一辈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他要让这一句无奈的醒世俗语变成过去式。哪怎么样才能让人延年益寿呢?对!专攻心脑血管疾病,让目标成为动力,长寿成为马万凯研究的新课题。 九十年初,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病增多,心梗、脑梗、冠心病成为影响人寿命的第一杀手,人们习惯性的选择西医治疗。马万凯心里知道,西医只能将血管扩一扩,长期扩张血管,会使血管壁变薄,容易破裂出血,四高症引起的动脉硬化,狭窄,斑块等。常用搭桥,支架来治疗,不能根治,病情反复,并发症增更多。然而,支架植入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冠心病治疗手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位主任医师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心脏支架手术,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内,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1-2处狭窄且放支架容易可选择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适应症(1-2处狭窄且放支架容易可选择介入治疗)首先是急性心肌梗死,其次是心绞痛(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药物医疗效果欠佳,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管有75%以上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都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支架植入术是微创的,是心血管内科开展的业务。冠状动脉搭桥是开胸的,是心胸外科开展的业务。两个手术办法目的都是为了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改善胸闷、胸痛等冠心病症状。打个简单的比方,公路塌方,如果把塌方地方挖开就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如果塌方面积很大没办法挖开,从旁边山穿隧道或之类再辟一条公路,把两端接起来就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一般来说,两个办法没有优差,只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微创的,患者感受更轻松,当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没办法进行支架植入术时候,不得已而为之只能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挽救缓解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最重要的办法之一。 随着实践增多,支架内血栓形成,就是其中一个危急的并发症,成为患者的“噩梦”之一。在支架内形成的血栓,导致血管部分或者完全堵死,诱发心脏猝死。支架救了患者的命,支架的并发症却要了患者的命。有人举例说,俄罗斯前领导人叶利钦心脏搭桥手术也没活过三年。西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越治越多,由常年吃西药,对胃、肝、肾造成不同程度损坏,转氨酶增高,严重的会各部位出血。这也说明我们的治疗方式进入一个误区,是一条死胡同。搭桥只会让生命进入倒计时。 2012年03月,一位网友通过新浪微博向河南日报群工部反映,2月8日晚8点半,45岁的宫先生感觉胸闷后与亲友一道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心梗。22点30分左右,宫先生进了手术室,当时医生说做造影和疏通术,时间大约40分钟。可是亲属在手术室外一等就是4个小时,医生在没有征求病人家属同意和告知家属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放了两个心脏支架,导致宫先生心脏血管多处闭塞,死在手术台上。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三门峡市民魏先生说,心脏支架有好多种,有国外生产的,也有国内生产的,贵的每个支架达到2万元。听说国产支架出厂价一般为3000元,而在有的医院,每给病人放一个进口支架,医生至少能拿到2000元的回扣。济南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曾因为心梗住院,接受了支架治疗手术,先后被放进7个支架,前后花了十几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西京医院院长樊代明曾经评价过“支架问题”,他说,心肌梗塞在急性期安支架是有必要的,但是到了慢性期,95%的血管堵了,侧支循环形成了,再去做“支架”岂不是谋财害命? 多少患者因为无良医生的被“支架”,从此遭受病痛和巨额医疗费用带来的双重压力。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美敦力、上海微创授权经销商向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销售美敦力、火鸟支架、球囊共计611个,总金额达529.4万元,经销商负责人王韧多次送给该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怡回扣共计115.4万元,回扣比例占到产品供应价的21%。马万凯坚决不挣这份“味心钱”,1992年8月,他说服医院主要领导,在不影响医院工作的前提下,背上行囊走进位于咸阳的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班进修学习,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把课堂上的最新理论运用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于是,马万凯首次提出了不搭桥、不支架、不手术的“三不”构想。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讲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今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社会人心浮躁,生活压力巨大,人们已经难有如此之心去学习中医钻研中医了。怎么样才能不搭桥,不支架来疏通人体的高速公路枢纽?怎么样才能有效阻止动脉斑块逐年增大?马万凯彻夜难眠,他满脑子都在琢磨这件事情。 心想何不研制一剂中草药来降低血脂血黏稠度,来改变血液流速,缓解动脉硬化,甚至让动脉斑块消失!既减轻病人痛苦,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延续他们的生命,恩益众生。中医认为,益气活血、平肝潜阳、滋阴补肾、除痰降浊、是治疗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粘症的根本。心脑血管病人,住院输液扩张血管只能治疗现状,解决不了根本。改变不了血粘度,血管照样还会硬化梗塞。应用西药他汀类、吉非罗齐等药物,副作用大,对肝肾有损害。 马万凯的目光落在了一本厚厚的《本草纲目》上。此时的夕阳透过茂密的树叶,洒落一地余光,智慧的鲜花在他青春岁月里四季盛开。
勇破坚冰成大业 在患者眼里,马万凯温和、大度、细心、亲切;在女儿眼里,马万凯慈祥、厚道、智慧、勤奋;在医院同事们眼里,马万凯随和、严厉、包容、谦和。学医之中有句俗话,“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叹天下无可用之方”。学习中医是一件极其刻苦的事情,需要人们有超凡的意志和天赋,可面对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有几人可以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什么都想要短期培训,快速求成,这恐怕与学习中医的方法背道而驰,如此学下去,只怕是终成“庸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下而求索。”马万凯放弃了公休日,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制工作中,为了抢时间,他自动屏蔽了外界所有干扰,一头扎进中医药的海洋。从中医宝厍里寻找治疗方法,在搜集《黄帝内经》中转战,从《本草简要方》、《济世神验良方》、《药性切用》等经典医学孤本中寻找。他翻遍十几本在学校和单位期间积累下来的名方、偏方,在一百多种中草药中精挑细琢,遴选出二十多种具备降脂、降黏稠度功效的草药。 自己所在的医院门诊量有限,马万凯就让昔日的同学、女儿的同学在西安、宝鸡、咸阳等大医院寻找有典型症状的心血管病患者给与免费治疗。大包小包的中药耗费了他所有的积蓄,几乎每个月的工资都搭了进去,马万凯家庭的经济一度出现拮据。捉襟见肘的生活没有阻挡马万凯研究纯中药制剂的决心。 几十种草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征精心配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临床医学观察,定点回访病情与药效。清血降脂要益气化瘀,平肝滋阴;通脉就必须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同样的草药为什么效果不一样?马万凯想到了,是草药的产地问题。他走出医院,呼朋引伴找来山里的药农,爬山涉水,穿梭在茂密的山林。 药挖回来了,马万凯亲自炮制。针对每份病例上患者的检验数据,他仔细研判。都说基础研究是枯躁乏味的,而他却乐在其中。马万凯很清楚患者求医心切,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他那儿,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不手术、不搭桥,不手术! 在失败面前,马万凯曾经苦恼徘徊过,那种痛苦就像挥之不去的阴霾,加上一些同行泼凉水,马万凯一度心灰意冷。每每这种情绪来袭,他的耳边都会响起母亲谆谆教诲。单位上的挚友、药监局的领导先后来到马万凯的身边。“历朝历代的很多名医无不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一生的辛苦奋斗才成就最终的医术。李时珍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名医,一出生便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耳濡目染,加上他一心为中医药事业奉献的精神,历经27年爬山涉水,不畏艰辛才成就了《本草纲目》的流芳百世。叶天士12岁就开始跟着父亲行医问诊、虚心求教,一生的专注钻研才留下《温病论》,在当时被人称作神医,你马万凯急个啥?”。一席话,让马万凯恍然大悟!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近雪者其性洁,近荷者其心香,有这麽多朋友、领导的支持,我还怕啥?对他而言,患者绝地求生的巨大压力变成了动力,唯有背水一战。经过多年的研究、攻关试验,命名为“清血降脂丸”的纯中药制剂在关键技术上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 女儿马亚萍在心血管病研究所一直陪伴左右,她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父亲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刻苦钻研。经过40多年才研究出了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清血降脂丸和通脉冠心丸。从专利的申请到批准,历经了四年的漫长时间。从两种制剂的临床反复试用观察,又经过了八年的漫长过程。40多位顶级中医药专家教授的评审,交大药学院教授大白鼠毒性试验、医院临床病理观察研究,小到包装盒的设计、说明书的印刷、商标的注册,处处可以说是费尽心血,四处奔波。如今已年迈70,可以说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心血,希望能用他的科研成果去救治天下更多的患者。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财力,一路的坚持与家父的敬业精神分不开,和他一心为患者着想分不开。 马万凯爱岗敬业,克己奉公,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对内科危重抢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风湿骨病、疑难杂症,妇、儿科常见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古今名医案例500例及《本草纲目》中药药性,结合现代医学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从上百种中药材中精选,研制出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于2011年6月15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优秀专利发明奖”“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华医学优秀成果奖”。撰写论文获得“现代医学论文奖”。2014年获中央电视台电视网视频采访,2019年荣获2018-2019年度影响中国医学人物榜“影响中国年度医学人物”。2018年5月21日,中华临床医学会资质认定宝鸡市万凯心血管病研究所为“中华临床医学会心血管病会长单位”,马万凯出任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一职。这个身份让马万凯频繁奔走在国际国内,参加中华临床医学会国际学术公共文化建设和国际公益服务,“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论文更是驰名海内外,美国河洛医科大学邀请马万凯多次去该校讲学,他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扬感染了异国他乡专家和学者,“医学博士、客座教授”的身份又一次让他的“清血降脂丸”在一群洋人中间迅速传播。 宝鸡市万凯心血管病研究所科研项目都是自筹资金没申请要过国家一分钱,因创新表现突出,宝鸡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人才方面获得了重点扶持。“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技术被评为医药产业的新动能,对中医科技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适应我国的广大患者需求,万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立足宝鸡辐射全国,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发挥着巨大覆盖威力,成功的在临床应用后,取得了治愈率大幅上升的喜人成果。 病人痊愈是对他最好的褒奖!来此就诊患者的越来越多。困难患者因病返贫,马万凯就减免费用,有的患者病治好了,还赠给往返路费。大爱大善的他都是受乐善好施母亲的影响,他常常用“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格言来激励自己。2011年,田某60岁,凤翔人,心梗多处血管堵塞,服用清血降脂丸,三月后身体一切正常。 患者高先生,50岁,歧山蔡家坡人。2006年因急性心梗放了2个支架,一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2017年又出现心梗,放支架时岀现大出血,在重症监护室待了7天。出院时医生给他说,过三个月后还要放一次支架。他有些怕了,心想如果能吃药保守治疗,能不放第三次支架最好。后来经他们村卫生室大夫介绍,2017年9月23日来找马教授了。当天他是以走路伴胸闷,气短,冠心病,心梗,冠脉支架4个,窦性心动过缓53次/分,异常Q波,重度血稠,T波改变而就诊。马教授细心地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又看了他的冠脉造影结果,认为他反复出现心梗放支架的原因就是血粘稠导致的。故,治疗当先清血降脂,降粘。当天给他开了清血降脂丸和通脉冠心丸,并嘱咐他要改变饮食习惯。 马万凯经过50多年潜心研究中医药,通过清血降脂、降粘而改变血流速度,使血行通畅。心脏、大脑供血供氧充足,就会免于支架,免于搭桥。一个月后,高先生按时来复诊。走路比以前走的远了,胸闷气短的症状大有好转,脸色有光泽,精神饱满,心率66次/分,T波改变和异常Q波消失。一进门便连声谢谢马教授!谢谢马教授!患者家属在旁边看着特别高兴。后面又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高先生走两三公里路,居然没有其他不适。家属兴奋地说,终于不用再做第三次支架了。时至今日,三年多时间过去了,高先生断断续续吃过一些清血降脂药巩固,基本无其它不适。每位患者,马万凯都有病例存档。像这样的患者在西安,甘肃,四川,东北,南方等举不胜举。 马万凯在长达50年的中医医学领域,愈战愈勇,拿下了多项医学技术,智慧似泉水般喷涌而出。他的医药成果不断获取省部级各类奖项。“杏林妙手”、“优秀中医”等荣誉接踵而来,各种专利成果连续性的申报成功,曾一度获得过中华传统医学会“中华名医”称号;2019年11月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马万凯“陕西中医药品牌典范——陕西杰出名中医”勋章和证书。 马万凯的“三不”故事(不搭桥、不支架、不手术)在宝鸡周边地区家喻户晓。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的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并在中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清血降脂丸、通脉冠心丸”虽然处于制剂阶段但也声名远播!除香港、澳门外,全国各地都有患者打电话咨询,更有哈尔滨、新疆、三亚的患者乘飞机来宝鸡就诊。 “杏林可有回春手,悬壶可佩济世人”,马万凯教授让成千上万个心脑血管病患者看到了希望,纯中药制剂“清血降脂丸”、“通脉冠心丸”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验证,在全国范围内用于数万名患者,免搭桥,免支架,给患者清除血管淤堵,缓解病痛,有效治愈率达98.4%,这项技术已经产生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万凯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了国家准字号申请,扩大生产并以国家层面大范围推广使用是马万凯最大的心愿。业内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一旦被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未来心脑血管领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中华传统医学会会长朱强,说了一番让马万凯心潮澎拜的话:“就全国而言,利用创新技术将心脑血管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到98.4%计算,那么其10万人就达到9万人得以康复,该技术为延长人类寿命的又一法宝”。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8年获得美国河洛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和客座教授;2014年出席人民大会堂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科技论坛会议;2012年获得央视网中华名医人物专访,他的事迹被报道后,一夜之间窜红网络,达到了上亿人次的点击率。他的研究所诊疗室挂满了一幅幅患者送来的赞誉锦旗,这些锦旗工整隽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用不同风格展示了马万凯医学事业发展成就和对广大患者忠诚履职、倾情为民的精神风貌。
精医笃行写春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马万凯心存梦想,在中医药事业坚守了五十多年!没有极致的人生修为,怎能达到今天的人生高度?没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对自己所从事医药专业领域的全身心投入,怎么能够书写出今天“清血降脂丸”和“通脉冠心丸”的济世良方?中医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其中的玄妙和奥秘值得我们去终生探寻。这条路,崎岖坎坷,荆棘密布;这条路,催人奋进,造福桑梓! “不经一番寒霜苦,那来寒梅吐清香?马万凯常说:“一个人无论遭受多大的屈辱辛酸,都要咽下去、沉淀、筛选、升华、放大自己的格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可以照亮自己,还可以照亮别人”。用成功的喜悦为一路心酸疗伤,取暖,充饥,感悟……慰籍心灵。 退休后的马万凯教授总觉得时间飞逝,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打理。有太多的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接受治疗,马万凯坚信一句话,世上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汗水和泪水中浸泡中取得的。如今马教授已年迈70,可以说这是用他老人家一生的心血换取的,他希望能用他的科研成果去救治天下更多的患者。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肯定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马万凯也不例外,23岁结婚,贤淑、豁达、善良、知书达礼的夫人和他风雨同舟。经过艰苦漫长的奋斗,万凯心脑血管研究所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他说:“军功章里也有我夫人的一半”同甘共苦走来,面对世态浮躁,他用生命一份恬淡,保持高洁的操守,正直的品德。 马万凯时常回想起母亲领着自己参加槐原“排灯庙会”的情形,那些亮闪闪的盏盏排灯,那些女登祠堂前虔诚祈福,曾经让年少的马万凯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他的母亲养活了他们六个儿女,另外还养育了一位失去母亲的堂哥。从上学,穿衣、吃饭,无微不至的关怀,视如己出。后来他的堂哥入伍当兵,结婚生子,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级干部。在这样家口大,负担重的情况下。善良的母亲还养育姨娘家的一位姑娘,一岁抱来,吃好穿暖,疼爱有佳,一直到结婚嫁人。 老母亲自己有病,还把一位村里无儿无女的孤独老太婆接到自己家里奉养,当她亲生母亲一样管吃、管住,还给花钱看病。后来,这位孤寡老人病在床上不能动,老母亲接屎接尿养活长达20多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他老母亲是什么样精神坚持下来,是大爱无私,心仁善良!就连老人最后去世的棺板、老衣、吹手、宾葬送埋都是他老母亲一手操办的。他母亲使这位孤寡老人得温饱,有归宿,多么幸运的老人,不是闺女,胜似闺女。母亲的耐心和毅力,道德和仁成就了马万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未来。 马万凯今生最大心愿是医治好她母亲的风湿病和贫血。一辈子辛苦,世上最善良的母亲,乐善好施,与人无争。母亲虽目不识丁,但是巾帼胸怀坦荡。常讲做事先做人,她受家庭薰陶,心中装着中华无数圣贤,是儿女们至高无尚的恩师,让一家老小受益终生。 听马万凯家人讲,为了给母亲治好贫血,把补血露一箱箱买回来,让母亲从不间断的喝。随生活水平提高,母亲坚持服用马万凯抓回的中药治好了风湿病,就连难于治疗的贫血也渐渐痊愈。老母亲能活到九十多岁的高寿,应验了“善德世报!” 每当马万凯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这位充满智慧的医者泪如泉涌。心里充满了愧疚,聚少离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少了对母亲的陪伴和照顾,愧对母亲的养育恩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万凯喜欢书法,闲下之余也挥毫波墨。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的办公室有他一气呵成,苍劲宏厚书法作品《华夏远道》。作品题款:诚信立本、德泽益民、清血降脂、延年益寿。 马万凯一出乡关50多载,人低调、重情义、轻名利。走到哪儿,都从他身上散发着凝聚力、亲和力、给人总有一见如故的温暖。谦、良、恭、让、和的儒雅风格。他把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给他深爱的中华中医学。他用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坚守与奉献谱写五十年的劳动华章。50年春风化雨,他与新中国同龄,是祖国七十年走来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受益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70年,在祖国辉煌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用老当益壮、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豪迈,为祖国医学事业抒写着一个又一个人生精彩华章。
作者小记: 王仕伟,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通网总编辑,阳光报原副社长、副总编辑。荣获“中国网络媒体创新发展杰出人物奖”、民盟中央“先进个人”,出版散文集《雨季》一书,发表新闻、报告文学作品百万字。
编辑: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