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级政协积极助推 难忘陕南交通大发展的背后力量各级政协积极关注并助推陕南铁路客运、高铁及高速公路建设 难忘陕南交通大发展的背后力量 首席记者 原登荣 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办上河村村民王兴林通过宁西铁路把自家的核桃运到全国各地;西安人张磊虽在100公里外的汉中市佛坪县上班,西成高铁开通后,他也能怡然自得地过起双城生活;十天高速选址途经安康市白河县,该县居民程明开车5小时就能带着家人到西安游玩…… 而在多年前,这些是王兴林、张磊和程明想都不敢想的事。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位于秦岭、巴山腹地的陕南地区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关中和陕北,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发展。这一点,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和省市各级政协委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间。 在充分调研后,一条条饱含民生温度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由政协转批至相关职能部门…… 商洛通火车 “这是政协给商洛人最好的福利” “2006年以前,村里人想去趟西安只能坐大巴车,不仅时间长,而且翻山越岭很不方便,因为那时商洛火车运输还未开通,村里的核桃、中药材、木耳等山货时常滞销。”回忆起多年前商洛火车客货运交通的不便,王兴林直摇头。 直到2005年年底,商洛当地群众火车出行、运货的梦想才有了转机。当年12月20日,省政协委员、商洛市政协原主席唐庆华带领住商的12名省政协委员对宁西铁路客运及商洛站货运未能开通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由唐庆华领衔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尽快开通宁西铁路客运和商洛站货运业务的紧急呼吁与建议”的特别提案。 回忆起当年的提案,已退休多年的唐庆华记忆犹新:“商洛地处秦岭山区,境内仅有一条312国道,道路经常堵塞中断,给革命老区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商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所以,我们十几位住商省政协委员决定一起提案解决老百姓关注的这一难题。” “宁西铁路于2004年1月全线投入运营,但只开办了商洛段的砚川、丹凤和商南三个站的货运业务,且全线客运和商洛站货运一直未开通。”唐庆华说,商洛站地处商洛市经济政治中心,承担着商州及周边山阳、洛南等县区内的工厂、粮库等单位铁路运输任务,每年约有数百万吨物资急需铁路运输。如果铁路货运不能尽早开通运营,将严重影响商洛经济突破发展。 对此,唐庆华在提案中建议,希望省政协将此件列为特别提案转送我省有关部门办理,省政府积极与铁道部沟通,理顺关系、争取支持,早日开通宁西铁路全线客运及商洛站货运业务。 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刘昌军当时负责《陕西政协信息》编发工作,看到这个特别提案后意识到,商洛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交通闭塞是造成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利用好宁西铁路穿商而过的机遇。 于是,刘昌军坐不住了。他迅速整理加工了《住商洛市省政协委员关于尽快开通宁西铁路客运和商洛站货运的紧急呼吁与建议》,并通过《陕西政协信息》及时上报全国政协。全国政协办公厅将此信息批转至国家铁道部。 2006年4月10日,铁道部回函答复:“目前宁西线已经进行了安全检查,有关铁路局正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近期将开办客运业务,但因为商洛站货场设施尚未完工,所以暂时不能开办货运业务,我们已经要求西安铁路局抓紧与地方政府沟通,加快工程建设,尽快开设商洛站货运业务。” 距离铁道部回复仅8天后的4月18日上午6时30分许,隆重的通车剪彩仪式在商洛市商南县火车站举行,由商南到西安的7635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商南火车站,标志着商洛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宣告结束。当年,商洛站货运业务开通。 提起往事,唐庆华兴奋地说:“困扰商洛发展的铁路交通问题终于得到改善,人们不再因为出行和货物滞销而发愁,并一步步脱贫奔向小康,这是人民政协给予商洛人民最好的福利。” 佛坪有高铁 政协力量发挥大作用 2008年,西成高铁项目正式启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被秦巴山区各市县格外看重,特别是深受交通之困的佛坪,搭上高铁快车是佛坪人民的梦想,线路规划自然成了当地各界最关注的事。 在陕西,唯有宁陕和佛坪存在从哪过境设站的竞争和博弈。当然,西成高铁到底走哪条线,最终只能由国家决定。而佛坪在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面对难题,当地政府把寻求帮助的目光投向了多年包扶佛坪的省政协和关心西成高铁建设的各级政协委员。 “佛坪历史上就交通不便,新中国成立后108国道穿境而过,给这里带来了一些便利,但还是因为地域等原因,百姓出门依然‘路难行’,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时任佛坪县政协主席的刘振邦说,2007年,因与佛坪中心区域“擦肩而过”,西汉高速对老百姓生产和生活带动并不明显,于是大家都热切希望有一条“致富高速路”直达佛坪,让当地交通更通畅。 2008年9月,佛坪县政府收到汉中市发改委关于征求西成客专建设有关问题建议的通知,并得知铁道部针对西成高铁设计有两套方案:途经佛坪方案,是长隧设计,相对技术要求高;与西汉高速平行方案,是短隧设计,站点设在宁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时任佛坪县县长刘德力说:“当时铁道部倾向于宁陕方案,该方案一旦通过,佛坪将彻底被边缘化,但方案没定前,佛坪还有机会。为确保高铁落地,还必须借助省政协力量。”刘德力深知省政协的帮助对佛坪争取高铁过境设站的重要性。 不久,一份《关于恳请协调将我县纳入西成客专及其站点建设方案的请示》的文件送到了省政协领导的案头,恳请省政协从扶贫角度呼吁西成高铁在佛坪过境设站。这一请求迅速得到了时任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和副主席张伟的大力支持,并委托时任省政协扶贫办主任刘昌军负责相关事宜的具体协调工作。那时,刘昌军在佛坪县挂职担任副县长已一年多时间,他深知佛坪人民对铁路的渴望。 这时,刘昌军把希望寄托于民进陕西省委会利用集体提案向省十届政协二次会议提出建议。在对前期赴佛坪调研旅游业发展的困境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后,省民进又邀请10余名专家学者多次深入佛坪考察,听取西成高铁设计专家意见,进行全面、反复、客观论证。终于在2009年全会上,《关于将佛坪县纳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并设立站点的建议》的集体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 巧合的是,在当年省政协全会的分组讨论中,有关建议西成高铁过境佛坪设站的观点一抛出便引得许多委员关注,这其中就包括时任汉中市妇联主席李荣清。 李荣清则把会上获知的信息带回汉中,呼吁市政协委员联名为此事发声。“这是佛坪的大事,更是汉中的大事,有省政协帮着我们呼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李荣清说。 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住陕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就西成铁路客运专线佛坪过境设站的议题提交了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与此同时,《陕西政协信息》(2009)第14期印发了15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74名省市政协委员和75名佛坪县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西安—汉中—成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陕西省佛坪县设立站点的紧急呼吁》,全国政协将此信息批转铁道部。经充分研究论证,4月30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东梁取直越岭涝峪—佛坪方案通过!消息传回秦岭深处的佛坪,整个县城沸腾了,佛坪人以前不敢想的“高铁梦”将要变成现实了。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路途遥远不再成为双城生活者的牵绊。在佛坪从事度假项目开发的张磊再也不用赶大早驱车3小时到佛坪,用他的话说:“如今更像是坐了一列长地铁,一直钻山洞,50分钟就到了。” 白河通高速 “感谢政协的关心和支持” 不久前的端午节假期,白河县人程明开着私家车载着全家从白河县城到西安只用了5个小时。但很少有人知道,程明一家人所享受的便捷,差点儿因为一纸变线方案而无法实现。 2006年11月,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在视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江水源地保护时了解到,十天高速原定十堰经白河、旬阳至安康的设计方案(以下简称白河方案)可能被湖北方面提出的十堰经谷城、保康、房县、竹山、竹溪、平利至安康的路线方案(以下简称平利方案)所代替。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时间作出判断,白河方案是否修改,交通部还没有最后决定,根据安康实际情况,要尽快建议交通部选择支持白河方案。 在省政协递交给全国政协《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十堰——天水”高速路应选择“白河方案”》的《陕西政协信息》中明确列出了选择白河方案的优势。 参与整个调研和社情民意起草的原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石油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庞巨丰回忆:“我们认为国务院已经批准的白河方案为带动汉江中上游及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十堰、安康、汉中、天水四个地级市为节点规划十天高速,是加强陕南、甘南及川北等地区与中东部联系的最便捷通道,符合国家加快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大局。” 同时,白河方案是连接安康和十堰两个地级市最便捷、最经济的运输通道,运输时间仅2小时,而平利方案则在4小时以上,建设投资也比平利方案少17亿元。庞巨丰说:“白河方案仅占地13667亩,而平利方案则达到22903亩,并且该方案沿江而行,也是对沿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有利于南水北调水源保护。” 呼吁信息中同时提到,白河方案更能让安康和十堰实现资源和产业互补,有利于两市交流更加密切和经济同步、快速发展。 白河县政协原主席刘慧芳回忆说:“白河县地处自然环境较差,群众收入普遍偏低,当地特别需要一条高速公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们和省政协看到了白河急迫的现实需要,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的方式把建议带到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办公厅迅速把“十天高速选择白河方案”的社情民意转批到当时的国家运输部。2007年4月,时任交通部部长的李盛霖来陕调研,在充分调研十天高速白河和平利方案后,最终经专家讨论做出了选择白河方案的决定。 2011年12月27日,十天高速陕西白河至安康段建成通车,白河到安康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至2小时。2014年1月15日,安康到十堰段通车,至此安康到十堰3小时即可到达,到武汉也只需8小时。2015年10月1日,十天高速全线通车,甘陕川鄂经济纽带正式形成。 程明赞叹:“感谢人民政协对陕南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让交通闭塞的白河通上了高速路,并带动当地发展,圆了当地百姓千百年来出行顺畅的梦想。” 编辑: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