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雅:传承中医 心系百姓孙文雅,1943年9月出生于西安市蓝田县13代书香门第,5代中医世家,省汤疗退休主任医师,政协五、六、七、八届委员,省协国协书法家,陕西孙氏传统医药研究所,西安文雅中医门诊部创办人。 孙文雅家族五代行医,作为第四代的他正是因为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才在中医这条道路上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孙文雅擅长于治疗温病时疫、风湿、类风湿、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顽痢顽泻、肝病肾病、疮肿癌毒疡科病。对待病人,他始终坚持一人一方、一病一方,不执一法一方应无穷之变,不做医商专营卖药。 每周一、三、五,孙文雅会准时在自己的西安文雅中医门诊部坐诊,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把脉开方;每个周日,他还会赶回老家——蓝田县汤峪镇,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看病,25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酷爱中华传统文化,博学多才,“医书并茂” 孙文雅自幼酷爱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医学、书法、剑琴、佛道融为一体,万道归医,万法归书。八岁临池用泥水于庭院鸭行蹲写榜书,奠定了一定的童子功基础,后来的书作、诗稿、文稿、病案、处方,皆为杏林之一绝。 孙文雅认为,要做个真正的中医专家,就得下功夫、立大志,在博古、挖掘、继承、发扬上不懈努力,做一位儒医,必须把中华传统文化文史理哲,儒学关学、佛学道学、学术艺术,百家思想,融会贯通,用于医疗服务中。 孙文雅勤于笔耕,撰写中医论著300余篇,并有杂文、散文、科普、史志、游记、随笔、诗词、赋联等作品问世;一生酷爱书法艺术,每有书画大展,他都乐于参加,并常常获奖;他爱好文艺,能拉会唱;还积累收藏了各种精美奇妙的南山百棍,写有两万余字的长篇棍文化,充实祖国医药学已传为奇闻。 孙文雅表示,书画是养性健身的高雅之举,学好书法也就学会了做人做事,而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艺进病退,身心俱健,可以达到学书与健体两得的双重目的。 用传统文化解决问题,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与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孙文雅表示,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该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是靠经验传承下来的,一名合格的中医,不仅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善于不断地去挖掘、探索新的领域的知识。 在孙文雅多年的临床经验中,他始终坚持“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在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努力寻找发病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孙文雅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通过若干个症状、体征而表现出来的,这些症状、体征只是某种疾病的表面现象,医生只有充分的收集、了解各个方面的症状、体征,包括内在的全部情况,并进行一定的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寻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安、蓝田、周至、户县、渭南各地,冬春季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高,伤亡也重,孙文雅积极参与临床救治和研究工作,总结撰写了《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方案性论著,并在陕西省中医内科首届学术交流会上畅谈自己的观点。 另外,他还总结了“出血热救治十法”,其中发热期的“轻剂重投法”、“一日再剂法”、“一日三剂法”,借着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即多饮汤液、药灌满肠,预防性的控制了之后的亡阴失水,低血压休克、弥漫性出血及肾损少尿、尿闭的危险病症,使之后三期轻过、暗过,或越过,很快进入恢复期。 人要养足“精气神” 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孙文雅讲道,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所以说,“精、气、神”三者是一个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孙文雅表示,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神”的保养。平常的生活中,要心情愉快,心胸宽广,稳定自己的情绪,方可避免疾病的侵扰。 孙文雅不仅仅继承了祖辈们的中医之术,更是继承了祖辈们治病救人的仁善之心,身为中医世家的一员,他希望祖辈的医术能够继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而75岁的他,仍旧继续坚守一个老中医“悬壶济世”的传统与责任。 编辑: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