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河,一段永恒的记忆——陕报记者回访梁家河村民2017年12月4日至8日,陕西日报一版连续刊发《“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之《眷眷深情藏沃土》《筚路蓝缕启山林》《博学笃行重实践》《责重山岳勇担当》和《初心益坚中国梦》,梁家河村民争相传阅。他们说,报道把梁家河上世纪70年代初的生活状况和劳动场景写得太真实了,把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写得太真实了。村民们表示,读了报道,更加想念总书记,把日子过好,把梁家河建设好,就是对总书记最好的报答。 当年的梁家河小学校长刘永耀—— 每一篇报道我都看了又看 2017年12月《陕西日报》连续刊登5篇“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专题报道。每一篇报道我都看了又看。那几天的报纸,我都要各买3份,因为它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教材,我要让自己的儿女们各自留存1份,常常研读。 这些天来,我利用回老家依洛河整理荷花地的空闲时间,拿着报纸给村民们念,村民们都说:“把我们上世纪70年代初的生活状况和劳动场景写得太真实了。看看咱们现在过的这幸福日子,真要感谢共产党啊!” 当年和习近平一起在文安驿公社开过村党支部书记座谈会的老村党支部书记吴志方说:“如果能再见到习近平,我一定要当面感谢总书记带领我们奔小康,共产党真是好啊!” 在第2篇报道中,我看到了自己和总书记握手的照片和1974年我手工绘的宣传画也被登在报上,心情十分激动。2015年2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在知青坝梁上,总书记亲切地握住了我沾满泥土的手。因为一时太激动,我只说出了一句话:“我很想见你。”他笑着问我:“你还是民办教师吗?”我回答说:“不是了,退休了。”总书记说:“那好。” 都40多年了,已是总书记的习近平还和当年在梁家河时那样,和人民群众心连心。那天,总书记指着画说:“这幅画也40年了。”然后他和彭丽媛老师在画前留影。1993年9月,习近平回到梁家河,我俩相遇在宣传画前,他指着宣传画说:“你看你画的宣传画快成壁画了,咱俩照个相作为留念。” 这幅画,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总书记青年时代就有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尚品德,见证了总书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创业精神。我常想,如果来到世上的每个人,都能有总书记一样的人生境界和为民情怀,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美好啊! 第5篇报道中,还配有总书记当时和我们边走边聊的照片。这使我想起他和我们步行回梁家河的情景:他问我们家里现在喝什么水,吃什么粮,有没有肉吃,住的什么房,儿女大了没有,都在干啥……彭丽媛老师还跟村民梁玉金说:“你来过我家,我做的饭菜不知合不合你的口味,这是我家招待贵客的饭菜。”梁玉金回答说:“很好吃,吃美了!” 总书记一家一直这样把梁家河人当作贵客接待,可见他和梁家河村民的深厚感情。他时刻把梁家河人及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这真的令人感动。 1968年,20岁的我,刚从延川中学高六七级高中毕业回到老家依洛河,属于返乡青年,和北京知青一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是农民子弟,从小就和父辈一起劳动,很多农活都会干,经过一年多的劳动,最后因吃不了苦当了民办教师。 而当年初来梁家河的习近平才15岁,从北京的高干家庭来这里一住就是7年。这7年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农活都干过。有一次和他交谈中,我说陕北最受罪的是被蚊子、跳蚤、臭虫这三大天敌叮咬后的痛苦,他笑着说自己有办法少受罪。我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铺六六粉、盖六六粉、闻六六粉。”我说不理解,他便给我示范:在褥子面撒上六六粉,被子里面撒上六六粉,为了防止蚊子在脸上叮咬,再取一把麦草撒上六六粉点燃熏蚊子,那就是闻着六六粉,这样就可以少受罪。 陕西日报特别报道组得知我在老家依洛河荒废多年的盐碱地里试种荷花成功,为村民增收闯了一条新路时,他们不辞劳苦到十多公里远的荷花地实地考察,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此进行报道。希望这5篇真实报道,让全国知识青年都能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坚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青春志向,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梁家河村民张卫庞—— 我们老两口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曾经在我家吃过饭,这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我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给儿女们和他们的孩子讲起近平在梁家河的故事。《陕西日报》刊登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因为都和梁家河有关,感到很熟悉,很温暖。我把报纸都珍藏了下来,以后孩子们回来,让他们好好看一下。 这几年,梁家河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乡亲们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我们老两口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2016年,光村里的文化旅游公司就给每个村民分红5000元,加上我家的苹果园,收入就有40万元。 梁家河村民刘金莲—— 他的心一直都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 近平当年插队时住在我家。这两年,不断有游客到我家院子来看近平当年住过的窑洞。平时在报纸上,我也常能看到近平的照片,他看起来还是那么随和,他的心一直都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 现在,我的孩子都住在县城了,我一个人就在窑洞跟前的平房里摆上红枣、小米、布鞋、鞋垫向游客出售。红枣和小米是我们梁家河的特产,近平年轻时在梁家河干农活也穿过这种布鞋。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在文安驿镇上的梁家河小区还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后就打算搬到那里去住。 年纪大了后,我患上了哮喘、气管炎、关节炎等慢性病,延安市及延川县的干部都很关心我的身体。前两天,延川县委宣传部给我带来了3000元钱,让家人带我去西京医院看病。女儿、女婿,还有儿媳妇刚陪我去西京医院检查了身体。大夫说,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需要治疗的话让我再回医院看病,不需要的话直接给我寄药回来。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我们都有了养老保险。如果再生病了,我可不会硬扛着。 延川县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 把村民的事情办好把梁家河村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是我们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这是我们的骄傲。2017年12月4日至8日,《陕西日报》刊发《“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印》系列特别报道,我感到非常振奋。 第一,这组报道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生动事迹。在我的记忆中,习近平总书记曾3次回到延安,其中两次回到了梁家河村。每次回忆或者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经历和故事,我都感到非常亲切。 第二,这组报道使我对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激发新责任,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要做到学习在先、宣传在前,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梁家河落地生根。 第三,这组报道使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一直关注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一直关注着贫困人群。就像报道里说的,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第四,这组报道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为民办事的情景。这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及任务,我要坚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党支部书记。 第五,这组报道让我更加感受到一种“压力”的传导。作为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青年习近平为村民做了很多实事。现在,我作为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饮水思源、增光添彩,把村民的事情办好,把梁家河村发展好,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现在的大梁家河村是在原来梁家河中心村的基础上,2015年又合并进来梁家塌、木瓜山、舍和沟等总共4个自然村的新村,全村有433户1187人。舍和沟村以前主要发展养殖业,2017年村上建了60个蔬菜大棚,准备发展观光农业,种植高端水果,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同时解决周边贫困户就业问题,小康路上我们绝不落下一人。 这几年,梁家河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2017年,村民都搬到了文安驿镇上,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土地政策30年不变等,让我们对今后发展更加有了底气和方向。现在,我们已经把村上的土地都流转到了村集体,成立了梁家河旅游公司、长富农牧业公司、苹果专业合作社三大公司。2017年,村上又成立了安富工贸公司,发展加工业。下一步,我们将把各项产业做大做强。 眼下,乡村旅游仍是梁家河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梁家河中心村村民的土地和102孔窑洞全部流转到村旅游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现在旅游公司吸纳了12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20人。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小卖部、农家客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梁家河小区建设,提升梁家河村庄的绿化、亮化、美化,对周边村庄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往年冬天,陕北天寒地冻,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不是很多。如今,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虽然正值隆冬,但每天学习参观者达到3000人以上。 我们想到的,力争都要做到。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我们设想,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上6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享有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外,还将领到村上发的每月100元的补贴。我们希望通过努力,真正实现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文/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魏伟 陈艳 图/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编辑: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