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陕北某县城的邮政报刊亭开始经营小吃铺的消息在网上发酵,作为承载着传统区域文化传播功能的载体,邮政报刊亭和书报摊曾经成为古城西安的风景线,彰显着西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书香情怀。
当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候,街头的报亭便更显没落了。前些年,国内各大城市大面积拆迁、整顿市容市貌,加之报刊亭自身经营面临困境,一大批报亭从街头消失了;
很多人的记忆中,买报纸、看杂志离不开这样一个小屋,小小的报刊亭成为很多人最喜爱的读物集合地。这两年自媒体的发展良莠不齐,满屏充斥着标题党、花边娱乐甚至假新闻,一时间很多人开始怀念消失不见的报刊亭,至少那时的信息还是经过筛选的、可信的;
在西安,以前早上陕报社门口繁荣的分发报纸的场景早已不再,现在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个师傅在延续着这项工作,家门口方圆一公里内五个报刊亭关了三个,剩下的也基本属于残喘,卖的报刊越来越少,卖水卖其他东西的越来越多,纸媒的没落,有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有主观意愿的影响,让这个行业的方向变得愈加地迷茫……
报刊亭商品种类更多,色彩繁复琳琅满目,杂志的封面与零食外包装相互错落,老板售卖的身影与纷繁的颜色形成极大反差,充满视觉冲击力。中国的报亭普遍售卖手机卡、充值卡、饮料矿泉水、烤肠、冷饮等,一些机智的老板也会蒸煮玉米进行售卖;
如今,很多城市以交通和形象的名义,弱化了报刊亭的地位;有些城市甚至采用铁腕手段,不给报刊亭留下一丝空间。对此白岩松也提到,“出于安全、城市规划等多种想法考虑,在很多城市,政府对报刊亭采取关停迁挪”。
对于报刊亭的风光不再,很多人都归咎为时代的原因。认为这是发展的结果,即便仍然给报刊亭机会,也很难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其中一个理由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报纸、杂志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经营者收入降低。
曾几何时,报纸是众多人的精神食粮之一。时代的变化,带来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地铁看报似乎成了过去时。如今,泛滥的资讯与匮乏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的城市文化需要部分报刊亭的坚守,全民阅读风尚的形成也需要报刊亭这样的文化载体!
责任编辑: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