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官员怕记者、装低调,本质是缺担当、缺能力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评论有些领导思维停留在“防火防盗防记者”阶段,不懂得同媒体打交道,其本质上更是种“本领恐慌”,是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的表现。提出“运用舆论工具宣传真理、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的必备本领。” 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小编收集不少干货,供你参阅↓↓↓ 在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中,对于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甚至刻意回避、消极抵抗,做了以下归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避甚至消极抵抗的思维,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揭示了本质,那就是: 说到底,就是不重视,不把新闻舆论工作当回事。不善与媒体舆论打交道还是其次,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不愿、不想与新闻舆论打交道。而这种所谓低调,一个原因是态度缺位,另一个原因则是能力缺失。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改变防记者防媒体的落后思维,更懂得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呢?以下这些方法路径,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改变“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思维,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观。 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2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真正的媒介素养,并不是要告诉你很多其他的东西,一个大前提,就是建立在你要了解媒体的基础上, 只有充分了解到了媒体的各种规律属性特点,你才会学会与他打交道。因此,新闻这两个字,就包含着作为领导要提高媒介素养要了解他。中国所有领导干部在发言的时候,技巧真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的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 武和平最为让公众熟知的一句名言,便是: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如今,卸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岗位后,武和平转身归学,致力于新闻发言人的教学培训。编写的两本书《打开天窗说亮话》、《公开,才有力量》成为新闻发言人的必读教材,当然,也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读物。里面有生动的案例和细致的讲解。 新闻发言的伦理性原则比“怎么说”更重要。政府现在最缺乏的是“态度”,尤其缺乏“有温度的态度”。如果官员都没有人情味,将会很可怕。未来不仅要靠智商治国,更要情商治国,这情商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情。 领导干部要系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也是技巧问题。答记者问是主动提供信息、沟通意愿、争取民心、获得支持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以低标准来要求,起码须做到14个“不要”: 答记者问是有问才答,不问不答。虽有时也可借题发挥,但不可太多。常见的毛病是不管人家问什么,只管念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作了一个小报告。 一些地方官,不管回答什么,总要不厌其烦地将自己所辖地的土地、人口、物产、产值,甚至山川、历史、气候,全都抖落一遍。这些并不能见报,也无人关心。 答记者问就是答客问。对客人要尊重、客气。和气生财,谦虚生威。 这样不礼貌,人家觉得你心不诚。相反,答问时你最好始终看着对方的眼睛,人和人的交流主要靠语言,而无言的交流主要靠眼睛。语言加眼睛,诚恳而生动。 不要用外交辞令,这样给人“滑”的感觉,自以为得计,其实有损形象,吃大亏。 所提问题有时可能尖锐,但不必介意,不要立即摆出一副防范、抵抗状,这样问答将无法进行。 凡问答都是即时的,试想,你与亲人、朋友谈话,或者你年轻时谈恋爱是否也先有一份稿子?有稿,就有其心不诚,其人无能之嫌。 答记者问就是通过媒体普及你的思想、你的观点。你讲得又专又深就等于白说。钱学森要求大学毕业生交两篇论文,一篇专业论文,一篇科普文章。真懂是能深入浅出。官员也要有两种本事:一是起草文件、写工作报告;二是动员群众,包括回答记者。 幽默是宽余的表现。是达到目标的同时还有一点花絮,如篮球的空中扣篮,足球的倒勾射门。没有真本事,不要幽默。许多官员以为答问时,幽默就能得分,结果,身子能倒勾,球却进不去,弄巧成拙。 大型记者招待会,有时是各级官员出场,由最高官员主持。常有低级官员借答记者问,捧上级,让人肉麻。虽面向记者,却心系领导。这是封建政治、奴性人格的表现。无论民主政治还是现代传媒都无此内容。 答问,是借问作答浑然一体,如太极拳之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一开口即要接上记者的问话,不要自加前奏,自泄其气,反招人烦。 长则有水分,长则惹人嫌。 你要明白这些话统统不会见报,所有的记者都是挑最有个性的材料和语言来写稿。 不要向记者发脾气,更不可动粗,弄不好身败名裂。就算已看出是对方设的圈套,也要机智地、有风度地绕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