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纪委发文:严查重拳出击 “一把手” 腐败,医药领域这些人成重点时间:2024-09-23 近日,中纪委官方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方圆谈丨做实做细对“一把手”监督》,再次明确了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文章指出,若“领头羊”带头搞腐败,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的连锁反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强调监督“一把手”不仅是战术性操作,更是战略需求。唯有抓住了“一把手”,才能真正解决核心矛盾。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措施 为增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效力,文章提出要采取多种手段协同发力。利用巡视巡察作为强有力的监督工具,能够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进行全面检查,找出根源并对症下药。 同时,加强上下级“一把手”之间的监督谈话,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对下级“一把手”的约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腐败的发生。 为了遏制“一言堂”现象,应努力营造班子内部的民主氛围,严格规范“一把手”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对“一把手”的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严密审计,加强对个人相关事项报告的抽查,形成对“一把手”用权的全面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也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使“一把手”对权力怀有敬畏,规范行使权力,确保权力用于公众和民众的福祉。 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严查 医疗领域因其巨大的利益牵涉,成为反腐斗争的主战场。多地医疗系统“一把手”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查处。 中纪委发布了多个案例,如湖北鄂东医疗集团的张某,在担任黄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鄂东医疗集团党委书记、总院长等职务期间,涉及医用耗材采购、设备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标中的违规行为,深度揭示了医疗领域腐败的复杂性与顽固性。 由于医院采购环节利益巨大,关键岗位的“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已有200多位医院“一把手”因腐败落马,这对整个行业形成了强烈震慑。 行贿与受贿并重查处 近年来,医疗反腐工作中行贿受贿并重查处的做法越来越明显,医疗器械企业和药品经销商中的关键人物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山西省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要求严查药品经营使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需要重点监控。 以“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事件为例,反映了医疗器械采购中的严重腐败问题。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某俊执意采购高价设备,无视其他领导的反对意见,最终导致众多相关人员被法律制裁。 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十三部门发布了关于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通知,明确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尤其关注重点科室和高频消耗品的购销行为。 当前,医疗监管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大数据和智能系统,大幅提升检查的精细度和效率。 医保基金监管面临众多挑战,资金量巨大,结算数据繁多,传统的人工审核和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 建立智能化监控制度并常态化推进,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实时动态监控,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得以实时追踪,极大地降低了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 结语 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到严查医疗领域的腐败行为,以及强化行贿受贿并重查处和智能化监管手段的应用,中纪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努力,确保各类腐败问题得以彻底清除。 随着智能化手段的逐步落实,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腐败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整个行业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强化监督与反腐力度,是长期保驾护航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关键步骤。在这条反腐之路上,中纪委坚定前行,不懈努力。这不仅是对党内纪律的严格要求,更是对社会公平、民众利益的有力保障。 伴随着智能化、制度化反腐措施的深入推进,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实现为公为民的治理目标。 来源:高校聚焦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