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湘时评丨下好“人工智能+教育”先手棋时间:2024-07-15 日前,清华大学宣布成立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校方表示,将紧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培养国际一流的统计学与数据科学领域综合性、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人工智能已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其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是优化学科布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国家不断促进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开设相关专业。今年4月,湖南6所高校也相继宣布成立人工智能专业。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人工智能专业的迅速发展,将促进青年一代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的变革。 有学者曾断言:“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加快迈进智能化新时代的今天,不去了解、拥抱人工智能万万不能。”眼下,“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正逐步形成,而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毕竟,人工智能专业度相对较高,必须要有清晰的培养方向、足够的师资保障、配套的实验室建设等等。如果新设专业匆忙上阵、拼凑而来,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还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 这段时间,萝卜快跑与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抢饭碗”的新闻,引起公众关于“技术至上还是人文优先”的广泛讨论。再联想起越来越多的“AI换脸”类诈骗案例,我们不得不直面另一道重要命题: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关于技术的伦理研究和教育也要同步跟进。正如孔子所倡导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类文明应该引导数字文明、智能文明。作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高校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与人类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保持一致。 人工智能如同一股旋风,席卷产学研各条战线。高校既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洞察未来趋势,也要将伦理道德融入教育教学的全生命周期。以人为本、以智御智,如此,才能保证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千行百业赋能,令我们在科技竞争中勇立潮头。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