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航天员出征前的早餐吃什么?其中的一份关键食物就是“成功包”,上面还写着“圆圆满满”,有酸菜牛肉馅、胡萝卜鸡蛋馅……“成功包”包成功,预祝神舟十七号任务圆满成功!
“太空出差”六个月,航天员们也会带上一些个人物品。神舟十七号的三名航天员都带了什么?指令长汤洪波上次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时候就带了一个红薯上去,这次,他又会带点什么呢?
航天员 汤洪波:肯定会有植物上去的。我是很喜欢这种与自然界去接触,喜欢一些贴近自然的东西。如果我带个植物上去,它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变化,长出小芽,然后长高一点,我会每天的心情不一样。因为太空那个环境里面周围都是我们的设备,都是风机,都是仪表,容易感到孤独,而我带一个小的植物就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期待。
航天员 唐胜杰:至于带这个私人物品,我其实考虑主要带一些家人送给我的小礼物,还有一些家人的照片。由于这种航天任务的特殊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私人物品需要在数量,还有物品的种类、类型上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私人物品,我觉得这会在6个月的太空生活当中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温馨,更能支撑我去更好地完成工作。
航天员 江新林:个人物品就是一些纪念品,就是留作第一次飞行的纪念,也没有准备过多的个人的物品 ,就是家人的照片,包括一些解压的那个玩具鲁班锁。因为我们上去之后要过春节了后面,所以说也主要是带的一些春节用的节日用品,后面到时候在太空中给你们拜年。10月26日,神舟飞船和“神箭”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这对“老搭档”再次合作,将神舟十七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2023年度发射任务完美收官。此次发射任务距离长二F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已经过去20年。截至目前,长二F火箭已执行12次载人发射任务,特别是从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长二F火箭作为“航天员专列”,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状态。20年来,长二F火箭保持着100%的成功率始终未变,同时,其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航天员乘坐舒适性也在不断提升。
2003年10月15日,长二F火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护送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飞天,助力中国人迈出了遨游星汉的第一步。虽然火箭安全性足够高,但是通过首次载人飞行,科研团队还是发现了长二F火箭有待改进的地方。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曾反映,在火箭飞行到120秒至140秒的过程中,他感觉到一种让人不适的振动。经过科研团队的改进,这种共振现象才彻底消失。这些年来,在持续攻关下,航天员乘坐的长二F火箭已经变得越来越舒适。神舟七号航天员给出的乘坐反馈是,“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中,航天员直言,“很——舒服!”“坐火箭太爽了!”作为“航天员专列”,长二F火箭的安全性能无疑是第一位的。中国空间站工程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后,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任务,长二F火箭每一次亮相,可靠性与安全性都会再次提升。据了解,每一次飞行完之后,科研团队都会对火箭性能做评估,提升火箭安全性、可靠性。经过多次优化,目前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从过去的0.997提升至0.99996。“0.99996”意味着长二F火箭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比“万无一失”更厉害。不同于其他运载火箭,逃逸系统为长二F火箭独有,是航天员最重要的安全屏障。自首飞以来,这个系统从未启用过,但科研团队依然一次次分析优化,只为在守护航天员飞行时“不漏逃、不误逃”。从长二F遥十二火箭起,科研团队还为逃逸系统新增了点火功能,逃逸飞行器不再只能朝一个固定方向逃逸,它还可以选择向垂直于地面风的方向逃逸,更加安全、灵活。从杨利伟乘坐时感到共振到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惊叹“坐火箭太爽了”,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到满足常态化运营,从护送一人到送三人乘组……长二F火箭守护着每一名进入太空航天员生命的同时,也为航天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太空“旅途”体验。
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已近5个月,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神十七乘组的到来。神十七乘组将完成与神十六乘组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内神舟十六号乘组已经挂上“欢迎队友”横幅,等待队友到来!
在轨驻留约6个月,期间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作为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个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任务有多个看点——
据悉,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这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汤洪波将成为我国首位两度造访空间站的航天员,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与刘伯明和聂海胜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一次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轨期间,乘组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在轨驻留3个月,于当年9月17日顺利返回。
时隔2年,汤洪波又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汤洪波也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唐胜杰、江新林是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中的两位 “航天新人”,据央视报道,1988年出生的江新林在入选第三批航天员之前曾经开过坦克、驾驶过战机;乘组中年龄最小的唐胜杰1989年出生,在参加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前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飞过6种机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说,神舟十七乘组的一个特点是“年轻”。 与神舟十六号乘组不同,神舟十七号乘组由三名航天驾驶员组成。杨利伟表示,这是针对空间站任务需要进行选拔的结果,让更多的航天驾驶员执行任务,也能够为未来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奠定更好的人才基础。据介绍,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除了上述常态化工作,本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期间受空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或者因本身设备的故障的原故,会引发诸多空间站事故和故障,如火灾、减压、失控、翻滚、通信中断、水污染、机械损伤等等。比如在2017年5月,两名美国航天员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了紧急维修,美国航天局当时介绍说,空间站外两个被称为“多路复用器-多路分配器”的电脑继电箱出现了故障,执行维修任务的是美国航天员佩姬·惠特森和杰克·费希尔承担,两名航天员花了2小时12分成功完成维修工作。据介绍,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离不开航天员的在轨维修,航天员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空间站进行预防性维修和恢复性维修,其中舱外维修对维修设备以及航天员的要求非常高。今年是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发射20周年,20年前的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了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首次实施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当时执行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火箭,此次发射神舟十七号飞船的火箭也是该型火箭,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型可以执行载人任务的火箭, 20年来,长征二号F火箭11次送航天员,发射成功率100%,有 “神箭”的美誉。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约58.3米,捆绑了4个助推器,起飞重量约500吨。自1999年首飞至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16艘神舟飞船,其中包括11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此次发射,是长征二号F火箭第12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主任魏威介绍说,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相较于发射神舟十六号的火箭虽然有25项技术状态的变化,但这些改进都相对较小,是对火箭的进一步完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