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职公示,其中,陈璇,男,汉族,1967年3月生,省委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拟任省属事业单位正职。
2021年6月29日,时任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陈璇,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公开信息显示,陈璇,1967年3月生,陕西丹凤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商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商洛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山阳县政府县长等职。2015年4月任柞水县委书记,2021年2月当选为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21年7月,在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半个月后,陈璇任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
在2021年8月,《中国组织人事报》曾发表《秦岭深处写担当》的长篇文章,报道了时任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带领全县人民摘掉“贫困帽”的艰辛历程。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柞水县。“我提议养猪,好多农家都养猪,有些基础”“以前干什么就接着干什么”“种药材,单价高收益多”……2016年,一场关于柞水脱贫产业发展方向的讨论会在柞水县委召开。养猪、养鸡、种核桃、板栗、药材,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想等等看其他市县怎么做,有的想发展多种产业,“哪个能行干哪个”。九山半水半分田。柞水县所属的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陕西省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2016年,脱贫攻坚号角全面吹响。为了找准致贫主因、选准脱贫路径,陈璇以上率下,带动县级干部冒着严寒酷暑遍访全县贫困村,走进贫困群众家里,全面“解剖麻雀”。“家徒四壁的群众借着醪糟和鸡蛋,也要请你‘喝口水’的热情,年富力强却走不出大山的山里汉子的郁闷,成堆的优质山货只能‘宅’在家里的无奈,给了我最深的触动、最大的震动。”近距离、面对面接触贫困群众,陈璇对贫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当好柞水战场的‘一线总指挥’,走好我们的‘长征路’”。陈璇全身心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调研发现,人均耕地不足1亩,产业基础薄弱、农业“散小弱”,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难题。真扶贫、扶真贫,就要把产业搞起来。讨论会上,听完大家的意见,陈璇作起了分析:“我们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了十几年,但还是星星点点。‘产业发展了一箩筐,产品却装不下一汽车’,为啥?就是因为产业太分散,没有把手握成拳头。”“产业不是‘特产’,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现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这么有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撒胡椒面,要把拳头收一收,集中资金资源,聚力打造一县一业。”陈璇严肃地说。那段时间,陈璇翻遍柞水县志、踏遍沟沟岔岔、访遍专家能人,经过大范围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多次研究,最终将全县脱贫产业确定为“一主两优”,即以木耳产业为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中药材优势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木耳,是柞水人从清代就开始种植的作物,柞水独特的地理条件让这里的木耳格外鲜美,“柞水”中的“柞”字,代表柞木,正是木耳适生的最佳树种。“百姓有种植传统,认同度高。木耳种好了,短期能脱贫,下一步还能通过配套深加工产业提升附加值。比起养猪等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种木耳更能配合发展旅游业。”选择木耳,陈璇想得深,谋得远。听说县里要大力发展木耳,有群众担心:搞产业有的不了了之,木耳会不会也这样?如果不成,还不如来点“实际的”。也有干部说:“东北那边木耳产业已经很成熟,我们能跟别人比吗?卖不出去怎么办?”“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陈璇坚定大家的信心:发展产业决不搞换马灯,不能“一个和尚一本经”。常委会上,陈璇要求每名干部都表态,不管职位怎样变动,只要在柞水一天,就要把木耳产业坚持下去。“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直到把木耳产业做成柞水的首位产业,真正成为百姓的钱袋子。”部分贫困群众缺乏产业启动资金,就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既让贫困户无需资金就能参与产业种植,又解决了群众“卖难”的后顾之忧。木耳销路很关键,陈璇带领干部到西安、南京等地找市场,“线下对接”与“线上促销”并举,柞水木耳成了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常客”。2019年,柞水木耳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木耳成为柞水实施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柞水全县60%以上的贫困群众都紧紧镶嵌进了木耳产业链,实现了稳定增收、稳定脱贫。靠木耳脱了贫,还要靠木耳实现乡村振兴。2020年以来,陈璇带领干部群众把握发展机遇,出台了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了柞水木耳产业发展十五年长远规划,木耳产业由单独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储藏、加工、物流运输、包装印刷、休闲旅游、设备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闻名的“大产业”。俯瞰柞水,绿色是主基调。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巍峨蜿蜒,矗立南北。柞水全境处于秦岭腹地,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叩问的是政治站位,考验的是工作能力。柞水矿产资源丰富,菱铁矿储量居陕西之首,银铅藏量位列全国第二,曾经这里是陕西知名的矿产区,工矿企业多,资源能耗高、环境污染重。2015年,受大环境影响,大批工矿企业停产,顶着“国贫”帽子的柞水税收“断崖式”下降。“要打破对矿产资源的路径依赖,决不能再走过去的传统粗放式发展之路。”任职柞水,面对经济发展难题,陈璇态度坚定。“今天的项目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怎么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通过多方调研、深入研判,陈璇立足长远,破冰开局,明确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工作思路,提出做强新材料、做大医药健康、做特绿色食品、做精文化旅游、做优现代服务的发展举措。“秦岭无闲草,处处都是宝”。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下药材资源,在陈璇的推动和支持下,2017年,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抢抓政策机遇,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陕西享受国家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即报即审”绿色通道政策的第一家企业,带动了柞水医药健康产业大跨步发展。“生态优势是柞水最大的优势,一定要把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守住,把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守护好。”在陈璇的影响下,柞水干部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争当秦岭生态卫士。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怎么利用生态优势造福一方百姓?柞水旅游资源丰富,怎么转化为扶贫资源,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发展红利?陈璇带头抓点试验、蹲点调研、驻点督战,白天干、晚上学,从旅游产业的门外汉变成了准专家。经过反复调研,一个改变以往单纯景区旅游模式,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的思路浮出水面。改水、通电、修路,是乡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陈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改善村容村貌等建设,全县81个村(社区)成了配套齐全、风格各异的美丽村落,提升了贫困村“颜值”,也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推行全域旅游,柞水创新推出“四联”模式:全域“联动”把贫困村当成“旅游景点”建,产业“联接”让贫困群众嵌入旅游产业链条,景区“联带”让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就业创业,入股“联营”让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农民变老板,民居变客栈,乡村变景区。通过“四联”,全县的山村成了一个个“生态花园、休闲乐园、幸福家园”。柞水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就地解决就业1.72万人,年人均旅游收入4300元,带动5000余户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旅游扶贫“四联”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并作为陕西省“十三五”旅游扶贫样板在全国推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越来越多的柞水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柞水的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山窝窝变成了“金窝窝”。不带随行人员、穿着朴素简单、连戴草帽都嫌麻烦,与其说是下乡调研,陈璇的出行更像是去村里走亲戚。“柞水人民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和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对于摆脱贫困的那种渴求,成了我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动力所在。”任职以来,每周都要去贫困村调研,是陈璇给自己提出的要求。“群众的事无小事,尤其是涉及贫困群众的,必须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昼夜干’,决不能将问题和责任推给上级、压给下级。”陈璇这样教育干部。“谋在深处才能干在实处。做好谋划,就必须学习。”陈璇说,“决策符不符合中央要求,能不能落地,最后是不是让老百姓受益,都要考虑。只有不断学习,有巨大的信息量,才能做好政策结合文章。”这两年,仅在网络上下载的学习资料,就装满了他的手机。陈璇自己学,也“逼着”干部学。他提出“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工作方法,并提倡干部做好“三个一小时”:学习一小时、冷思考一小时、锻炼一小时。有干部坦言,向陈书记汇报工作心里老打鼓,因为随时可能会被问到专业问题,“他对事情抠得认真,我们不学习不思考,就跟不上趟。”“初始提名看表现,再次提名看实绩。”陈璇管干部严,用干部更准。以事业为上、以一线为主、靠成绩说话、按需要用人,柞水选人用人导向一直非常鲜明。党员干部表示,“在柞水,只要苦干实干,组织就会想着你,再苦再累心里也痛快。”破解贫中之贫,需要苦干实干。县级领导靠前指挥、一线推动,79支“四支队伍”坚持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3000余名帮扶干部因人施策,形成了尽锐出战、全民参战的生动局面。在柞水县政府门口,立着一块牌子,那是柞水县县级干部承诺不违规插手项目工程的公示栏,陈璇的名字在最显眼的位置。陈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创新“三准三实”选人用人、“四支队伍”管理考核、第一书记召回等干部日常管理办法,柞水的政治生态越发风清气正。在他的带领下,2021年柞水县委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陕西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用脚步丈量的沟沟岔岔焕发出了蓬勃生机,用汗水浇灌出的民心更加向党。凭着咬定目标、披荆斩棘、苦干实干,陈璇带领全县人民交出了不负时代的答卷。2020年2月27日,柞水整县脱贫摘帽。在陈璇履新陕西省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之际,微信工作群里,大家依依不舍,留恋着这位敢担当能干事的好同事、好班长。肩上扛着担当,脚下沾着泥土,眼中盯着民生,内心怀着敬畏,是陈璇留给柞水人民的一幅党员干部的生动肖像。
来源:决策杂志综合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