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蜕变市场品牌影响力直线上升,英格苏为何落在乌拉特后旗?从园区、基地基础设施用四年时间,实现部分产品远销北上广等高端市场……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从事驼产业全产业链,形成英格苏速度,人们不仅要问,英格苏:四年蜕变市场品牌影响力直线上自信来自何方?请看——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是一家集驼产业研究、开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生物科技公司。英格苏:四年蜕变市场品牌影响力直线上,英格苏为何落在乌拉特后旗?英格苏在乌拉特后旗发展戈壁红驼事业自信来自何方?8月14日,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军向《家住在巴彦淖尔》总导演艾路讲述:英格苏的四年蜕变。 据李建军介绍:发展戈壁红驼产业,乌拉特后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民族特色乳制品产业发展被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乌拉特后旗,对于从事驼产业发展的英格苏公司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们有一把尚方宝剑。 “地利”是指乌拉特后旗天然牧场面积广阔,生长着近300种荒漠和半荒漠草原植物,非常适合骆驼的繁衍生息,戈壁红驼数量已增长到约6万旗,为我们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戈壁红驼是世界珍贵畜种和国家二级保护畜种, 肉质好,所产驼奶、驼绒质量好,戈壁红驼也因此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本身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珍贵名片。 “人和”是指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市、旗两级政府大力帮扶和支持企业发展,给予企业一揽子优惠政策,畅通了“绿色通道”。 于是从2018年开始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科学论证,公司确定了“1+6+200”的红驼产业发展布局。 “1”即规划建设一座戈壁红驼产业园区;“6”即建设6个戈壁红驼养殖基地,其中包括1个高标准养殖基地、5个“托驼所”;“200”即与200户骆驼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牧户。 戈壁红驼产业园区项目位于巴音宝力格镇,今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项目原计划为三期建设,投资2.9亿余元。为了使项目早日完工,公司加快了建设进程,将一、二期工程“并联”推进,项目投资也追加到6.1亿余元。 园区规划建设乳制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驼产业研究院、文化展示中心、康养中心等,用于戈壁红驼全产业链开发。6个戈壁红驼养殖基地中,1个高标准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已有首批近200峰骆驼入住,所产鲜驼奶开始供应市场,部分益生菌粉、冻干粉已销往北京、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5个“托驼所”正在加紧建设或筹建中。 公司的发展目标和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产业的发展愿景是一致且紧密相关的,那就是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乌拉特草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找到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并非易事,而骆驼养殖是牧民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产业,实践证明在适度规模前提下,骆驼和草原是和谐共生的。 乌拉特后旗现有骆驼约6万峰,其中约40%也就是24000峰是母驼,骆驼两年生一胎,每年约有6000~8000峰是产奶骆驼。所有规划项目投产后,每年这些产奶母驼将被驯化和圈养起来,这对草原植被生态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李建军表示:而且未来公司也不会盲目增加骆驼饲养数量,而是要通过研究先进的骆驼繁育技术,对红驼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提升母驼所占比例,以产出更多高品驼奶及其他产品。 过去牧民在骆驼上的收入只有驼绒和驼肉,因为取奶费事且骆驼产奶量低,大多数牧民是不挤驼奶的,骆驼也基本是放牧散养状态。英格苏的“托驼所”建成后,牧民可将骆驼送在这里“寄养”,每峰产奶母驼每年有2400元的租金收入,牧民可以到基地打工帮忙管理骆驼,打工管理又是一笔收入。 据了解:公司还将推出入股分红政策,牧民可入股公司实现分红收益,这样就是骆驼“打工”,牧民当上“三薪族”。未来公司将通过紧密的牧企联结机制,让更多牧民参与到这一产业链中,鼓起腰包。 乌拉特后旗地处中蒙边境,边境线大多是无水和缺水草场,牧民生计收入全靠国家补贴,很多牧民不得不进城打工。发展戈壁红驼事业,可以实现边境牧民留得住、有事干、有钱赚,这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可以发挥稳边戍边的重要作用。 李建军表示:戈壁红驼浑身是宝,驼乳、驼肉、驼绒皮都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乌拉特后旗驼球、红驼泥塑、驼旅游等驼文化的开发,实现农业产业融合、文旅观光农业推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来源:纪录片记忆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