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铜陵一学生家长在网上反映班费收取问题,该家长表示,孩子所在班级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收取8万余元班费,家长质疑一个学期是否可以用到8万余元。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回复称,此项费用由班级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代收代支,是为了方便家长,减少琐碎费用缴纳次数,集中一次性缴纳的班级代管经费,此项费用收支均不经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就费用支出情况来看,真正值得关注的恐怕不是“一个学期能否用完”,而是“够不够用”——相关回复显示,7月16日,家委会收取班费84000元,截至9月6日回复时,自愿征订学科作业资料费等34090.5元,学校春季补缴教材统一收费2636.34元,班级必需品等物品5261.6元,结余42011.56元。换句话说,不到2个月,8万余元的班费已经花去一半。
回复中强调“此项费用收支均不经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疑是为了撇清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实际上,这也正是建立家长群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实中,多数学生家长都有两个群,一个是“家校群”,另一个是“家长群”。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家校群”的群主是班主任,“家长群”内没有老师。而涉及收费等敏感问题,大多都是由家委会发起,在“家长群”进行。此举的好处显而易见:老师不参与其中,可以避免瓜田李下之嫌,由家委会穿针引线,两个群也可以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家长群”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用于家长间交流,并通过“众筹”的方式统一解决孩子的必要开销;其负面作用则在于,如果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很容易出现问题。家长群里,与班级相关的“众筹”很少会遇到阻力,即使有家长对此心存疑惑甚至不满,在“服从大局”的共识面前,往往也不得不扮演“沉默的大多数”。不过,群内不反对,不等于群外没意见。虽然8万元班费“征得全体家长同意”,但从留言看来,愤而投诉的正是学生家长,而从“家长代表”这个称谓来看,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可能不在少数。既然对家委会的做法不满,家长们为什么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呢?日前被曝发生在广西柳州某学校家长群的一幕,不失为一种解释。临近教师节,该家长群要求家长凑钱给老师购买护肤品礼盒,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家委会要求退出家长群。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名义,某些家长群已经异化为“集资群”,缺少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家长群沦为学校和老师附庸的时候,其所肩负的自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之责,又该从何说起呢?新学期伊始,很多新班级都将尽快组建家委会提上议事日程,在家长互不认识的背景中,家委会成员大多由班主任提名。由此,不免使一些家委会以服务于学校和老师作为唯一宗旨。家委会本该是为家长提供服务、对学校实施监督的,而不应该异化为对学校提供“服务”、对家长实施“监管”。矫正这种身份和意识的错位,有必要从家委会的成立之初做起——以自主管理为目标,组建家委会由全体家长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家委会的账目要公开透明,人员管理也要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