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万人忍受极端通勤,继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才是正道
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1400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坏”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还有论文写道:“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通勤幸福感。” 我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单程60分钟已经算是“极端通勤”了吗?目力所及,身边的同事来单位要花个一小时以上的,绝对在半数以上。我家住上海,感觉上班路总体还算方便,这当然是相对于很多家住郊区,甚至要“跨省”上班的同事而言的。从小区走到最近的地铁站十多分钟,地铁全程二十多分钟,再从地铁站走到单位十多分钟。平时不怎么计算通勤时间,但现在真把它们加起来,会发现自己也花了近60分钟。 关键是这一路也并不轻松。前段日子的极端高温天气,每天从家里走到地铁站这段路,就能让人汗流浃背,更不用说,上班高峰时段想要挤上人满为患的地铁有多么不容易。不是没有考虑过开车通勤。但一方面,上海很多小区的停车条件相对一般,如果下班太晚,回家发现小区车位已满,那就非常头疼了;另一方面,单位位于市中心,最后一段几百米的路常常要开半小时,同样加上单位车位有限,综合计算下来,开车通勤还不如坐地铁省心省事。 上完一天班,坐上公交或地铁,大多数人早已精疲力尽,如果能在拥挤的车厢找到一个座位更是万幸,所谓在通勤路上悠闲地网络消费,甚至说“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在我看来,只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至于专家提到的极端通勤对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是“坏”的,其实也不值得讨论。因为企业和城市都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如果个人没有幸福感,那么所谓经济数字的增长,又有多少意义可言呢? 不过回想起来,如今自己的通勤路已经比从前通畅了很多。在还没有地铁直通小区的时候,必须先搭乘公交车穿越大半个夜市区,要是遇上早晚高峰的堵车,那种挤在路上寸步难行的滋味,可真是甭提了。每天回到家的那种疲惫感至今记忆犹新。 这其实也说明,要解决通勤难的问题,继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才是正道。许多人的通勤时间长,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住在离工作单位更近的地方,而是条件不允许。我的同事宁愿每天单程2小时,只为了能租一个空间稍微宽敞一点的房子。这是个两难的选择,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体会。 大城市,居不易。要让更多企业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注定是奢望,但上班族们的通勤之“苦”,应该被更多人看见,从公共层面想更多办法去解决。其实,不管是近年来热议的生育问题还是婚恋问题,它们都和年轻人的通勤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如果大家都把一天中的重要时间都给了通勤,哪还有精力干别的呢?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