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扫码抽手机领现金?快递盒小广告不是“法外之物”
详细内容

扫码抽手机领现金?快递盒小广告不是“法外之物”

广告公司作为广告经营者,快递公司作为广告发布者,皆应对快递盒上的广告内容承担责任。


“扫码1元抽手机”“免费抽1箱方便面”“免费抽3双保暖袜”……近日,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被快递盒上类似二维码小广告给带进了“坑”里。虽然说好是“免费抽”,但往往扫码进入后,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支付邮费、拉人砍价等才能领取“免费”商品。这些二维码小广告就像“牛皮癣”一样,跟着快递盒不断流动。
快递盒上贴有二维码小广告,想必很多人都看到过。据安徽省消保委统计,在1111份快递单样本中,674个样本中含有二维码小广告,占比高达60.67%。其中,出现最多的广告是某平台的“天天领现金打款秒到账”,占比39.32%。撩人的广告话术,泛滥的快递盒展示,很难不让人看见乃至中招。

微信图片_20220520101032.jpg

快递单上小广告。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很多人好奇,这些小广告究竟什么来路?据媒体报道,几家快递公司的派件员都说,快递盒上的二维码有可能是虚假广告,但不是他们贴的,“送到网点的时候就有”。某电商平台商家商家则表示,快递单是合同方提供的打印系统打印的,并且很可能是第三方打印软件存在广告植入模板,他们根本无权删掉小广告。
其实,这些快递盒小广告,被称为流动的“牛皮癣”,已形成了颇为成熟的广告产业链。据媒体调查,快递盒广告的产业链,涉及广告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等到各方主体。一名负责投放快递单广告的业内人士称,他们和电商平台、快递公司都有合作,商家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把额外添加了广告的快递单打出来。换句话说,一旦平台间有了广告合作,那么商家就可能没有权限去改动快递单上的广告了。
在如此运作之下,消费者即使发现被坑后,往往也追诉无门。现实中,很多人就面临维权难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无法直接接触到广告投放者;另一方面,即使追溯到快递公司,快递公司也有各种理由推诿责任。例如,多位消费者投诉称,被骗后与快递公司交涉,对方称广告不是自己发布的,不需要为此负责。但从理论上,广告公司作为广告经营者,快递公司作为广告发布者,皆应对快递盒上的广告内容承担责任。
应当明确,快递盒广告不是“法外之物”,不能让快递盒上的虚假扫码广告继续泛滥害人。相关部门需要将快递盒广告纳入监管范围,提高执法力度和精度,有的放矢地打击虚假广告投放行为;或可制定试行快递盒广告管理规范,明确广告平台、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的责任和义务,让快递盒不再是广告投放的“法律飞地”。
对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而言,应加强法律审查意识,建立内部快递盒广告投放审查机制,不能无底线、不加审查地接些打擦边球的小广告。要清楚认识到,即使作为投放载体,承接虚假广告,也需承担连带责任。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也应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对于某些广告中的免费抽奖内容要谨慎提防,不要轻信话术,更不要轻易扫码。
其实,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购快递,其包装盒上并非只有投放广告一条路可选。考虑到快递盒能够大范围流通的属性,此前就曾有一网店老板自费印刷20万个快递盒发布寻人启事,助人寻亲。这种公益行为,显然大大发挥了快递盒的特殊价值。这样利他助人的公益行为,或许远比张贴“牛皮癣”式小广告,更能增加品牌美誉度。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