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网传6位物理学博士组成的实验团队在建模时遇到了数学难题,卡了4个月仍难突破,无奈寻求韦东奕帮助。韦东奕连夜解题把全部方程发给对方,团队花了一天调试就成功了,并且和过往的真实实验数据匹配率高达99.8%。故事的结尾更是戳中网友的内心:韦东奕拒收报酬,表示难题“太简单了,没必要要钱”,最终团队给韦东奕充了市政公交一卡通。对此,北大数学院院长表示:暂不清楚,别人做不出来,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平常的事。
故事有无演绎的成分尚不知晓,但遇到难题游刃有余地解决,事成之后安静离开,深藏功与名,不事宣扬,不图金钱回报,这样低调的形象谁不喜欢呢?
随着网友关注度上升,韦东奕的“学霸”履历也渐渐浮出水面: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第一名;18岁保送北大,8年完成本硕博全部课程;创立“韦东奕不等式”。北大官网显示,90后的韦东奕现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担任助理教授。韦东奕创立的一种解题方法被称为“韦方法”,速度奇快,因而他在数学界被称为“韦神”。与传奇的学术经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东奕作为学者为人处世的简单纯粹。上一次他“出圈”,就是因为手拎馒头,抱着一个大矿泉水瓶子,谦虚地说着“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扫地僧”形象由此深入人心。其实,身怀绝技但不事张扬的“扫地僧”式学者时不时会在网络上走红。比如中国科学院的遥感界泰斗“布鞋院士”李小文,常年一袭朴素布衣、光脚穿着布鞋,看似不修边幅,讲课却是行云流水,让听者如痴如醉。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学者和科学家成为一股延绵不绝的清流,其走红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们的存在也成为一剂治愈当代网友心浮气躁的良药。有担当、自谦、与人为善,热爱并专注持久深耕自己的领域,不为外物名利所动、不被情绪裹挟。他们用行动给公众一个反观自身的契机——这些品质之所以看似稀缺,是因为很多人丧失了沉下心来端正态度、自我审视的能力。对于此事,北大数学院院长表示,别人做不出来,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平常的事。“他很专心,就做数学。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淳朴,我们也尊重他的意愿。”这种态度也是高校应有的姿态。毕竟,只有营造出活跃开放的学术生态,给予学者足够的空间,他们才能更好地独立思考、潜心研究,进而回馈社会。网友对韦东奕的认同,折射出对其背后所秉持价值观的认同——君子反求诸己。正确认识自我,靠自己的人品、学识、本事、奉献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生命因热爱而闪光,脚下的路自然越走越开阔。当然,也希望公众保持一定距离,别让舆论干扰到学者、科学家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打扰,是关心他们的最好姿态。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