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教育 >>教育 >> 西湖大学校长建议学生别过多关注收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详细内容

西湖大学校长建议学生别过多关注收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时间:2022-03-24     【转载】   来自:狐度   阅读

原标题:西湖大学校长建议学生别过多关注收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文| 龙之朱

“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西湖大学现有的本科专业中,四大天坑占了三个,这个您怎么看?西湖大学为何首招不超过60人?为什么只在浙江招生?本博连读不想读了怎么办?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线宣讲西湖大学首次本科创新班招生事宜,并就网友关切的问题一一作答。问得直接,回答也爽快。不过,从评论区看,仍有不少网友与施一公各拉各的调、各跑各的道,缺乏共识。

以“天坑”专业为例,网友关注的是“好不好就业”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施一公的回应则显然“高蹈”得多,他说:“我建议,学生和家长都不要过多关注收入和就业。因为这样会误导孩子,会让孩子为柴米油盐担心。”他还说:“当我们享受着这个世界带来的便利时,为什么不让梦想飞起来?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

单向地看网友与施一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难道大学不该关注就业吗?读书、上大学、选专业、就业,不是绝大多数人一直在践行着的路径吗?而“生化环材”被民间称为“四大天坑”专业,也不会是信口胡说,一定是有着相当数量的样本,并经过口口相传、经验叠加才最终成型的,果然没有道理吗?

从全国视野看,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即便有部分考研学生,这个规模也足够大了。考虑到之前年份积压下来的未就业大学生,数目就更多了,这不能不让人发愁。

还不仅如此,大学生群体就业固有的“挑挑拣拣”的特质,也加剧了这一群体的内卷化竞争。只有当所有的外部引导与内在诉求基本契合,合榫合卯,情况才会好起来。

而从施一公的回应看,同样是“居高声自远”,妥妥的老成谋国之言。有人觉得施一公“站着说话不腰疼”,光说漂亮话,但强调大学应该追求一些超越基本需求的价值,回归兴趣,回归科研,回归梦想,有错吗?这也是先贤们创办大学的初始意义所在。

尽管大学天然通向职场,也会为就业做一些有意无意的必要准备,但大学显然不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其所设立的专业,有的可能离市场、职场更近些,有的则不然。

当然,当下也确有不少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已经在以就业为导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评判一个大学的标准就是唯就业率。

其实,类似网友与施一公的“争论”,并不是新问题,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话题了。之所以依然能够历久弥新,不过是一直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罢了。

西湖大学

一方面,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这在普遍增进社会公众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就业难等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当一些大学以产业化为名,传递给社会以“花钱来读书”的理念,老百姓有了“读书就该挣钱”的想法,并非不能理解。

另一方面,大学本该具备的科研取向、超越价值,因为现实的遮蔽而日益呈现出尴尬的局面。这也是施一公的话遭遇网友不解的根源所在,因为二者根本就没有在一个频道上搭话。在很多人眼中,大学之大,大师之泽,已经成为“想想而已”的理想。

这种衔接、打通面临的困难,不啻于穿越万水千山。你讲你“飞起来的梦想”,他讲找不到合适工作只好灵活就业,这样的对话显然不能平和。

而如果考虑到当下经济下行,诸多以往吸纳了巨量人力资源的行业、产业纷纷出现紧缩,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的因素,则人群之间意见的分裂就更明显了。

无论如何,政府、社会、大学应该看到这个艰难的“老问题”,并寻求破解之策。

从政府层面看,应该持续深化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公平的市场激发社会创新创造的热情,从而持续增加就业机会,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能够“不为柴米油盐担心”,让家长们少一些后顾之忧,不过多关注收入和就业。

从社会层面看,也应逐步树立起一些更高、更远的关心,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多一些星辰大海的追想。要看到,一个庸俗、逐利、算计的社会,不可能养成真正的大学精神。

至于当下的大学,更是应该多一些校准,不能一头钻进“就业率”,把更多精力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边。这些年,大学理想主义的尝试在现实中每每受挫,并不是什么好事。大学之道,虽然不可能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但最起码要有钻研、探索、求真的精神,不然,还办大学干什么?

说到底,话题因施一公引发关注,但却并非是施一公等人能够解决的。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