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通观纵览《规划》文本,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幅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可从中窥见实现这一蓝图的具体路径,可谓视野宏阔、体系完善、内容丰富、举措切实。其中,以下四个亮点尤其值得关注。
其一,以文化强国为目标,以国家级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目标,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而成熟、发达、高质量的旅游业则是文化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和广融合,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规划》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列为首要原则,并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予以具体落实。众所周知,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理念深化、制度支撑、体制完善,也需要产业实践、市场促进和产品创新。其中,重大项目、工程和载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十四五”时期,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建成,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的推出,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提升,都将成为现实。其中,一批标志性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项目的建成,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尤其是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更能有效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其二,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系统性创新为支撑,实现旅游业的创新驱动和优质发展。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理解社会变迁的主要线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对于旅游业而言,“十三五”时期便已将“坚持创新驱动”列为发展原则之一,此次《规划》更加强调“坚持创新驱动、优质发展”,并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既符合国家层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提升旅游业产业效率的内在要求;既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积极响应,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必要策略。“十四五”时期,如何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旅游业在产品、流程、管理、营销、制度和治理等方面形成系统创新,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全面提升产业效率从而实现优质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关键举措。
其三,以大众旅游为重点,从供需两侧发力,全面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日益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大众旅游需求,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大程度地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如何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从而确保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成为旅游业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面向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需求,从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旅游优质供给、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创新产品服务方式等各方面做出了详细安排,并对老年群体、农村居民、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旅游需求给予特别关注。随着大众旅游消费体系的完善和拓展,通过参与旅游活动和体验,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必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毋庸置疑,我们将全面进入一个更广泛群体参与、多元化需求深度满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众旅游时代。
其四,以旅游为民为导向,兼顾公平和效率,在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此时期,发展旅游,除了实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解决就业、实现经济增长等目标之外,更要有效发挥旅游在就业民生、增收富农、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彰显旅游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十四五”时期,旅游业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公平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在这方面,《规划》不仅明确了发展导向,也提出了不少创新性举措。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起始性五年,也是持续应对疫情实现旅游业更大程度复苏与振兴的决定性五年。尽管目前旅游业仍受疫情影响,但就其未来发展来看,国家政策支持、经济稳定发展、产业规划落地、科技广泛应用、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有利因素共同构筑起旅游业的美好前景。我们期待也坚信,在《规划》及其他系列规划的共同指引下,中国旅游业必将充分把握未来五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砥砺奋进,行稳致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宋瑞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