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清退研究生、加大论文抽检力度,
清退的同时,教育部和高校都频频发文,严把毕业论文质量。教育部自2019年起发布了一系列严抓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文件,多次明确提到要“加大论文抽检力度”,并对学术不端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机制。论文抽检有问题的高校可能会核减招生计划、暂停撤销相关学位授权;导师将被取消近一两年的招生资格;抽检不合格的毕业生会被取消学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也不能掉以轻心,部分学校还会倒查近五年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去年9月,广西大学研究生院通知,全校有138名研究生两次申请均未能通过学位申请审核而不再具有学位申请资格。此外,共有44名导师因指导多人次未通过学位申请审核,被先后暂停2020年或2021年招生资格。同样,四川省教育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9所高校,相应调减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108人。
每年临近毕业生苦“肝”论文的5月份,翟天临都会受到应届生的“全网关爱”。2019年那起「学术不端」事件,波及了全国几乎所有高校,所有教师和毕业生。在教育部当年的预算中,拨款800万元,用来抽检6000篇博士学位论文。紧接着,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倒查5年(2015年-202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一篇论文的质量如何,很难一锤定音。但查重率是精确的数字,可以不论学科,成为量化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降低查重率,成为一些高校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最先抓手。厦门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
但只看查重率,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的查重系统并不完善,专业名词、参考文献引用都会算进查重率。某网友的分享:导师11.1%的查重率中有9%是她自己的论文
网上开始出现各种降重的方法:AI降重、间接引用原文、把致谢改成文言文、把文字改成表格图片……同时令人叫苦不迭的,还有高价的论文查重费用。更有网友戏称“翟天临只有设立查重基金,才能获得大家的原谅。”
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了:“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查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这在教育部此前有关严控论文质量的文件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澎湃上发布的《为谁而降的查重率:毕业生的两重困局》中,指出查重系统虽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但仍存在相似度判定盲区等问题,如此唯论数据亦会阻碍学术的发展。翟天临事件,真正警示我们的应该是“如何揭开论文抄袭常态的怪圈、如何推动学术生态的建设。”
学生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可能会被取消招生资格。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在选题、学术写作和学术思维训练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对学生完全放养;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些问题不单单是受限于导师数量,也存在导师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研究生导师共有48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313万人。相当于每位导师平均指导6.5名学生。而在2016年,每位导师平均指导5.2名学生。一位导师带多少学生才合适?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难以回答。“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科属性、学校规模,导师自身的研究任务量、指导能力、体力精力、学生的素质能力起点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曾这样回答《教育周刊》的记者。同时,如何将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实到导师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关键。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亮出了“最严导师新规”。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评价体系,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
来源:第一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