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教育 >>教育 >> “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试来了!考试跟玩似的,好玩吗?
详细内容

“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试来了!考试跟玩似的,好玩吗?

本市中小学校陆续迎来“双减”后的首个期末,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了笔试,高年级注重过程性考核,各校创新考核方式,检验学生本学期重要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小学低年级

考试变成“闯关”答题

“课后服务开始的时间是几点呀?”面对老师手上举着的钟表,一年级的缘缘(化名)歪着头,稍加思索,伸出小手,将时针拨到3附近,分针转到数字6上。身后的同学一起说:“对了!”缘缘的小脸上,满是自信和喜悦。

这是顺义区西辛小学教育集团西辛校区一年级期末考试中的一幕。今年,学校将低年级段的期末考试变成一场好玩儿有趣的“嘉年华”,让孩子们在闯关的快乐中验收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以一年级数学科目为例,老师们设置了“时间小主人”“奇思巧算”“小小神算”等环节,考查学生们对数字的认知、加减法的运算等。

“以前期末考试前,孩子们一张张小脸乌云密布的,我们当老师的看着也压抑,今年孩子们自信又开心。”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范腾艳说,在设置题目时,学校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对题目进行了不同梯度的设计,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的舞台。同时,在评价上采用了等级制,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密云区,以往只是个别学校“尝鲜儿”的乐考今年也成了各校的标配。期末前,密云区教委多次向各校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要进行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在密云区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变成了“拼音对对碰”“玩转识字园”“童心话童年”的闯关游戏,老师们将对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认读能力和语句表达能力的考查巧妙融入其中。密云区大城子学校一二年级的期末“快乐闯关”,由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担任志愿者,一场考试也成了“大手”和“小手”情感联结的舞台。

有着多年“乐考”探索的东城区则与时俱进,将乐考升级,把考场打造成了“冰雪乐园”。

走进“冰立方”完成拼音闯关赛,来到“冰丝带”进行汉字展示,站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旁朗读原创冬奥童谣……在灯市口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化身“小小运动员”,走进了“冬奥场馆”闯关答题;前门小学的考场上,则迎来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孩子们加油,学校将考试内容与冬奥会的冰雪项目相结合,使学科知识与冬奥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小学高年级

期末评价不再“唯分数”

一二年级“乐考”,高年级的期末考有哪些变化?在很多学校,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只是一学期评价的一部分。

在北京小学,新学期一开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就都拿到了一本评价手册,一学期内的点滴变化都记录在了评价手册中。打开学生们的评价手册,语文、数学、英语等每个学科都有四次过程性评价机会和一次期末测试机会,其中,每次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学习”“作业质量”“自主发展”三部分,每个评价项目又细分了具体的评价内容,比如“课堂学习”包括了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勇于提问等。

“学生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我们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均匀地放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基本上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北京小学副校长于萍介绍,四次过程性评价中,参与评价的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学生们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同学之间也会互评。“这样设计学科评价,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考试带给孩子的学业压力,让孩子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激励,有目标追求、有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家长和老师一起全面关注孩子的品德、学业和身心发展,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

四次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测试,最终组成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而过程性评价占比更高。与以往打分的形式不同,本学期总的学业评价结果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呈现。北京小学的评价形式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点赞”。

“如果只用一个成绩评价我们就太绝对了,这样分几次进行,不会有太大压力。”一名六年级学生说,自评和互评等多方面评价还能帮助自己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一步步努力,我可以看见自己的进步。”家长们则表示,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避免一次考试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且可以让孩子重视日常学习和积累,“孩子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并且能有时间和空间改变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

观点

“双减”考验老师命题能力

随着考试结束,有不少小学高年级的家长反映,考试“难到哭”,抱怨“说好的‘双减’呢”?

翻开试卷,天宫课堂、太空实验、冬奥会等时事热点都成了鲜活的试题素材,阅读量之大也难住了不少孩子。也有家长中肯地表示,卷子出得有水平,提醒我们要多看新闻、重视阅读。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双减”强调要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系统和学校要降低教学标准。

事实上,“双减”政策的落地,对考试作出新要求,也对老师们的命题能力提出了新挑战。“这次‘乐考’让老师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和锻炼。”范腾艳说,期末前,西辛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朱秋庭为各校区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乐考”经验,各学科老师也进行了集中的教研,“一次命题让我们老师对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实验二小对标政策要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升级——在文本挖掘、教学设计、课堂驾驭之外,学校明确“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第四要素。“我们现在以教研组的形式对每个单元的命题和作业进行设计,力求更加科学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掌握程度。”在作业和命题中收集到的反馈也成为老师们教学的资源,“根据反馈,我们会分类、分层甚至会点对点地帮助学生改进提升。”

“双减”背景下,如何发挥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明新认为,教育系统和学校要在理解“双减”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考试的难易程度,在考试评价方式上进行适当调整,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开展过程性的、增值性的学业评价等,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让家长信赖和放心。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正确理解考试和评价的意义,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家校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

来源:北京晚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