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每年有超过4万的70岁老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农村老人成自杀主力人群
详细内容

每年有超过4万的70岁老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农村老人成自杀主力人群

时间:2021-09-14        阅读

1631623417869364.jpg


       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7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中国70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达到了51.5例/10万人,在174个受访国家中排名24位。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70岁人口总数已经将近8000万。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4万的70岁老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如今这个数字只会更多。其中,农村老人又是自杀的主力人群。  



有人说,世界上除了死亡,其他的都是小事。

 

这个暑假我去了河北省邯郸市王金庄村做调研,在王金庄的那些天,我见过和听过的故事,死亡像是一件虽然需要浓墨重彩去描写,但却能够云淡风轻或是习以为常去接受的小事。

 

去王金庄没几天就遇到一件老人自杀的事儿。我见到了哭丧。一屋子的人头上都系着白色的带子,身上穿着带着尘灰痕迹的白色长袍,因为地方传统的原因,大家腰间系了几根荆条,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都挤在一个逼仄的小屋子里,面向遗照跪着,灯光昏暗,烟雾缭绕。哭声此起彼伏的,可能没人进来的时候大家就稍微安静一会,只是低着头跪着,有人来的时候声音就大一点,会喊、会大声嚎叫、用手使劲抹着眼泪。哭声大起来的时候,逼仄的小屋格外有压迫感,遗像里面的老人反倒显得安详。微笑着、眉头舒展。听当地人说,她和孩子住在一起,自杀前些日子因为伤了腿脚行动不便,觉得自己连累了孩子,就在屋里上吊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令人惊讶,毕竟伤了腿脚不是绝症,总有一天会好起来。要说连累孩子,远不至于。可是这个事情确实发生了。哭丧的人说,老人一生坎坷,中年丧夫,一个人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现在儿子有自己的买卖,孙女在县城教书,家庭条件在村子里绝对不算贫困,辛苦了一辈子,六十多岁开始享福了却想不开走了,是真的可怜。可怜吗?我们没能直接了解到老人临终的心理,所以也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和我在村子时并不重合,我只是靠着当地人的口述勾勒出了那个故事。凄美,甚至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它——一个现实版、中国版、老年版的《失乐园》结局。与书中不同,两位老人是夫妻,与书中相同,他们协议一起服毒自尽。我曾认为这种结局只能发生在比较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或是依附于艺术形式而存在,但在远离都市的深山里,它也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年龄是个神奇的东西,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见过一些人、读过一些书,我们会认为这些就是社会和生活的样子,但其实不是。真正的生活是非常非常非常复杂而丰富的。疯狂或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外在的形体,而死去的人也许是去往他们心中的幸福彼岸世界。也许对于一个一生都勤勤恳恳的人来说,她认为在自己可以决定生命终止的时间和方式时离开,反而是一个好的结局。

 

1631623449135863.jpg


但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问题,“死去好,所以我选择离开”和“相比较于活着,死去更好,所以我选择离开”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我们希望所有的离开都因由前一种心态,我们希望无论生与死,都不会是在迫于无奈下决定的,也是由着这一种心态,所以有时我们甚至会特意回避现实中潜伏着的无可奈何。

 

 在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弃老的传统,把老头老太太丢到大山里,丢出城,扔海里,有的甚至还抒发感情写了弃老诗;在感到自己无法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时,有些爱斯基摩老人会跑去跳崖;年老的印第安人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单枪匹马地冲向敌人;萨摩亚人老了,可能会要求把自己活埋……物资不丰富的年代里,没有人养的起老,很少人可以善终。在有些文化中,高龄老人等待自然死亡是个人和家庭的羞耻。可来到现代社会,长寿不再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了,但是老人的自杀率仍是最高的。


1631623471960077.jpg


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7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中国70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达到了51.5例/10万人,在174个受访国家中排名24位。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70岁人口总数已经将近8000万,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4万的70岁老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如今这个数字只会更多。其中,农村老人又是自杀的主力人群。

 

究其原因,不过生物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社会危险因素三种。生理衰退是老年时期的重要事实,比如说听力、视力、牙齿,衰退非常明显。这些身体机能的衰退,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感受,也把他们从正常的生活中分离了出来,引起或者增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心理危险因素中,有一种认知危险因素——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为此,许多老年人从理智和情感上都接受死亡。这样的认知可能使老人相信,自己已经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现在是死亡的时候了,这就是前面所分析的“相比较于活着,死去更好”的心态。社会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家人的虐待,使老人难以生存,尊严得不到保证;儒家文化的影响甚至社会舆论的影响等等。

 

面对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持一个怎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做法都值得深思熟虑。只是老年人们已经为国家,为孩子们付出的够多了,他们甚至可能潦倒一生、一无所有,最后徒有尊严和日渐迫近的丧钟。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迟迟暮年,尊严还遭到践踏。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看到的含笑九泉、视死如饴,是不带有任何遗憾与无奈的结局;也希望日后年年断肠处,没有后人的悔不当初。



 编后语 

本选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一类富有新闻价值的非常态新闻。文章内容瞄准老人自杀现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个一生都勤勤恳恳的人来说,他认为在自己可以决定生命终止的时间和方式时离开,反而是一个好的结局。”“老年人从理智和情感上都接受死亡。这样的认知可能使老人相信,自己已经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现在是死亡的时候了”这两种新的观点给人们带来了冲击和思考。

作者通过农村实地考察,遇到和听到了两例老人自杀,都有新奇性。第一例仅因为腿脚不便给孩子造成负担而选择轻生;第二例是一双老夫妻凄美的自杀而成了老年版的《失乐园》,但这些自杀只是人们看到的表象。而真正的原因并不得知。对于这类的解释性的深度报道,欠缺的是背景解释和原因分析以及更重要的未能向自杀者生前熟人的调查了解。似乎也像自杀者那样,瞬间产生一星火苗而很快熄灭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后面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危险因素的分析虽好,但未能与老人自杀现象有机联系,显得有些突兀。

老人为什么要选择自杀,是不是习以为常的原因还是其他,似有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之感。由此看,沉下去深入采访,打破砂锅问到底才是你的菜。(张怡然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