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教育规律,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遵循教育规律,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原创作者|黎霄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2021年教育改革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教育双减"。这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取消文化课培训机构给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也有人认为文化课培训是市场的需要,取消不得,即使取消,还会出现”一对一“辅导,普通人家更是承担不起。真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其实都是“教育内卷”惹的祸。 今天看到网名为“静待花开”的教师也谈这个问题,不得不旧话重提。看到“静待花开”这个网名就知道这位老师满心的期待和将来花开那一刻的欣喜。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最是常态。但是看到别家的孩子到市里到省城上学,看到别家的孩子学习如何优秀,看到别家孩子考上985、211,心里总不是滋味。为什么自己没有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孩子学习而产生的。家长思考得太多,自己能力有限,就陷入了无限的焦虑之中,而且把自己的焦虑传达给孩子。无辜的孩子要么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以对得起家长的经济和精神付出,要么叛逆不学习成为家长新的问题。 有个家长在孩子刚上高三不久就花很多钱参加各种填报高考志愿培训会,她问我孩子报什么专业好,看到她满脸的焦虑,就问她:“孩子想上什么学?你想让孩子上什么学?现在还没有第一次模拟训练,你拿什么成绩去做参考?还有几个月才高考,孩子有多大的上升空间?”我提出这些问题后,她也愣在那里。她说:“我就是闲着没事想提前了解一下,市里边很多家长都参加这类培训会,我着急就报名了。”这就是典型的“教育内卷”。家长请长假不上班陪孩子学习,孩子住校了,她闲得慌,自寻烦恼。 孩子考学固然很重要,但是家长也不能因此花很多钱盲目地参加各种培训机构吧。当你眼中只有分数和985时,你还能看到什么?当你为了孩子能安心学习,把孩子的事务全承包的时候,孩子还能干什么?你以为这是为孩子好,可他感受到了吗?多少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些孩子大多是阳光男和乖乖女,而孩子一旦走进大学,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挂科、网贷被骗、自杀等问题。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吗? 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只是陪学生成长一段时间,而父母则是长期甚至终生陪孩子成长的人。成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到结果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更不能把各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在我眼里,教育是让孩子长成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不是父母喜欢的样子,而父母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成长。父母和孩子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事,不能因为孩子而失去自我,更不能剥夺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力。 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爱你”的旗号,捆绑束缚孩子,把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伤痕累累却不自知。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件伟大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就是我们的天赋,是我们的源动力所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他,帮助他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长成他想要的样子呢?我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温柔而有边界的爱)。这个是很难区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谈到父亲总是希望孩子能做到什么就奖励什么,否则就不给;而母亲则是不论孩子是否能做到什么,他都是我的孩子,我都会爱他。你看,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而母亲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没有条件的爱不是溺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必须有底线。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家长首先得有正确的价值观。从自身做起,用正确的身教代替大而空的言教。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曾看到一位坐在新华书店门口乞讨的老者,孩子看他可怜,向我要钱给老者,我说:“妈妈只有一张五元钱,给爷爷了你就不能吃雪糕。”孩子说:“我不吃雪糕,爷爷没吃的。”看着孩子双手把五元钱放进老人的搪瓷缸里,我欣慰地笑了。我不伟大,只是一个普通妈妈,但是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也肯定了他的做法。他的善良会伴随一生的,哪怕他学习不好,我相信善良正直会成就他的。 第三、挖掘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或音乐,或跳舞,或计算,或阅读写作等等。有天赋,孩子们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天赋报一个兴趣班,让孩子一生受益。爱因斯坦喜欢动手,哪怕做的小板凳很笨拙,但是他的母亲依然根据兴趣去培养他。乔布斯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跟随养父母住在硅谷附近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成就了他”苹果之父“的传奇。贝多芬虽然眼睛失明,还是凭着他对音乐的天赋和爱好成了著名音乐家。这不过是老生常谈,是个教师都知道,但是我们往往会被时代潮流裹挟,盲从别人。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的一系列改革都会随之而来,假如十年义务教育成为真实,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三年,每周六天上课时间,孩子哪还有那么多时间报各类培训班?所以,根据孩子天赋报一两个兴趣班基本可以弥补孩子课余时间的空缺。家长们不要总想着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那只是家长的焦虑和虚荣在作怪而已。 第四、点燃孩子的内驱动力。我们常感叹孩子们学习没有动力,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玩,何必要奋斗?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孩子的内驱动力。我们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吃喝住的问题而学习的,零零后,一零后还能树立这样的目标吗?显然不能,他们有更高更远的目标要实现,他们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攀爬的一代,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如果还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上,迟早会被淘汰。机器人时代到来了,哪里还需要很多工人快递员清洁工?时代的发展会逼这一代人树立高远的目标,家长就是激发孩子内驱动力,成长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否则就像没有破土而出的种子永远被埋在地下。 第五、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以前我们总认为是我们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孩子教育了我们。新时代的家长不是孩子成长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我们必须跟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否则我们会落伍而被嫌弃。 有人会问,教育的规律是什么?教育规律很多,但我认为就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不是超前学习。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知识,小学生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生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生学习大学知识,大学生反倒学习幼儿园知识。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规律,孩子可能会有一时的成就,但是不一定就幸福。李镇西老师有一本书《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他用自己做校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只是某件事或某一时的成功,而幸福则是人的一生。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2021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考得不好的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爸爸以为孩子想不开,而孩子却在给好朋友一一打电话,对考好了的祝贺,没有考好的安慰,而谁知道这孩子也在承受着高考失利的煎熬呢?父亲看到孩子是个阳光温暖的孩子也释然了。 成功不等于幸福。孩子的一生很长,需要一步一步走,我们家长怕孩子落后,怕人耻笑,想让孩子做这做那,孩子还有幸福感吗?十几年前,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位妈妈对儿子说:”你看谁谁,人家成绩多好,你要有她一半我就知足了。“没想到她儿子怼了她一句:“你让她当你闺女吧,她没有快乐的童年。”这不是个例,我也曾拿儿子跟别人比,只落得人比人气死人。何必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逼孩子只是想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已。不要忘了,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更有成就感。相反,当你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就是你最失落的时候。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终身陪伴终身学习。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自然万物都会生老病死,一切按照规律去做,上天会给你回报。参天大树给你一片阴凉,茵茵绿草给你一块草地,雄鹰有翱翔蓝天的豪气,小鸟也有草丛飞舞的快乐。愿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他们喜欢的样子。 来源:今日头条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