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家中宝 孝心要永传承时间:2021-08-16 在我们家,每年春节给父母磕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 我幼时生活在农村,记得那时每到大年初一,放完鞭炮,吃完饺子,我们兄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爷爷奶奶满脸笑容端坐在堂屋中央,非常享受着孙儿们的跪拜。我们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磕头三次,口中还念念有词地祝福,然后,爷爷奶奶就给我们块儿八毛的压岁钱。 那时父亲在省城教书,一年也只有寒暑假能回老家看望父母。每次回来,他除了给我们买些糖果外,还要给爷爷买一些茶叶和甜点,给奶奶则是一些布料、鞋袜等物品。那时父亲一个月工资只有60元,这些工资除了他的基本生活费外,剩余的大部分都给生产队交了“透支款”,日子比较紧张。可即便如此,每次父亲返回省城的时候,总是要背着母亲给爷爷奶奶一些零用钱。有一次被母亲发现,母亲就对父亲说:“以后给爸妈钱时,不要瞒着我,你孝敬父母我也一样”。 那个年代生活艰苦,一年四季除了过年能吃上白面馍之外,平时主要吃玉米面窝窝头。每次蒸馍的时候,母亲总会蒸一些给爷爷奶奶吃的白馍。而嘴馋的我,看见盆里的白馍和窝窝头混在一起的时候,以为母亲没数,便会自作聪明地偷吃一个白馍,可每次都会被母亲发现,免不了一顿训诉。 后来,我们全家随父亲“农转非”进城落了户,但每年只要是节假日,父母一定是要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的,有时还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来小住一段时间。1993年冬天,爷爷得了一场大病,父母便把他接到西安来治疗。在爷爷住院的那段时间里,母亲每天都在家里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然后骑上自行车给爷爷送去。半个多月,天天如此。当时,我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等待分配工作,正好跟母亲一起照顾爷爷,母亲对爷爷的关心和照顾便久久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日子过得很快,我们兄妹渐渐长大,相继成家立业。爷爷奶奶去世后,我们大年初一都回到居住在城里的父母家。母亲做一桌菜,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笑畅谈。吃完饭,父母照例要给几个孙子发压岁钱,孙儿们鞠个躬,说一句新年祝福的话就完事了。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要孩子们给他们的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团圆饭已很少在家做,而是到饭店包餐。记得父亲退休那一年,在饭店吃完团圆饭,到了拜年发红包的环节,大哥对我们兄妹说,爸妈辛苦一辈子,如今都退休了,也该享享清福,从今年开始我们是不是恢复老传统,给爸妈磕头拜年?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赞同。母亲使劲摆手说“不用,不用。”可我们坚决不依,都簇拥到父母坐到沙发上,我们排成一行,齐刷刷地跪在父母面前。大哥代表我们兄妹说:“祝爸妈新年愉快,身体健康。”然后我们双手扶地郑重地给父母磕了三个头。看着眼前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第一次享受儿女的跪拜,父母面泛红光,又激动又高兴,母亲的眼角还微微泛红。她没有料到都已经四五十岁的儿女们会给他们老两口磕头跪拜祝福新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 大哥笑着对父母说:“我们磕头表达的是孝心和感恩,压岁钱就免了。”大家一阵哄笑,起身后,孙子孙女们也像我们一样齐整整地跪在爷爷奶奶面前,每人说一句新年祝福语,然后领取一份压岁钱。随后,我们兄妹按照大小也轮流坐在沙发上,依次接受孩子们的祝福。 从那以后,每年大年初一给父母磕头拜年就成了我家惯例。我把磕头拜年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后,朋友们都是点赞,说我们一大家的亲情让人羡慕。其实,要说孝顺不孝顺并不在于磕头,我们给父母磕头拜年是想表示尊重和祝福,让下一代懂得长幼有序,知道孝道,也烘托一下新年的气氛。 2012年的一天,母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说父亲身体不舒服,让我回来看看。当时,我正在上班,便让妻子快回家看看。妻子赶紧回家,了解了父亲的身体状况后,便带父亲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急发性脑梗,必须住院。妻子跑前忙后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期间,我们兄妹几个都争着陪护父亲,母亲看着我们争先恐后地孝敬父亲,坐在一旁不停地微笑。 大前年是母亲的八十寿辰,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酝酿怎么操办寿宴,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每家都要上台给父母磕头祝福。那天,父母双双坐在大厅中央,我们兄妹五家轮流上前。大家俯下身,虔诚地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头磕下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是虔诚、恭敬和感恩。那一刻,我感到了父母一辈子的艰辛、不易和伟大。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女,媳妇、女婿,孙子、重孙,父母一生的辛劳在此时都化作了幸福。是啊,还有什么比儿女事业有成、懂得孝敬让人满足?还有什么比儿孙满堂更让人幸福?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一个家庭有了孝心的传承,就有了幸福的源泉。传承孝心就说传承幸福。(冯兆龙)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