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舆情 >>媒体曝光台 >> 获救女孩被打上“冷漠”标签,网暴怎能来自新闻脑补
详细内容

获救女孩被打上“冷漠”标签,网暴怎能来自新闻脑补

舆论场有足够多的信息供我们剪裁与脑补,但能否选择克制,才是舆论素养高低的真正体现。


8月2日凌晨4点多,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浴场附近,三个女孩在海中不慎陷入海沟。17岁的韩兴博和他的几位同事将三人救出,但他却消失在海中。


韩兴博去世后,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出了一些纷杂的声音,如称被救女孩非常冷漠,网络上有人质问她们,她们还反问“求他救了?”“难道我们三个人的命抵不上他一个人的命吗?”甚至还有自称是女孩哥哥的人,做直播为她们说过的话向网友“道歉”。


不过,随着媒体跟进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据被救女孩介绍,那些冷血的言论,来自于网络上冒名顶替的账号;那位替她们道歉的“哥哥”,她们也根本不认识。也有女孩发视频澄清,但因为粉丝量太小,未产生实质影响。尽管如此,她们在网上已经被打上了“冷漠”的标签,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网暴。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013.jpg

8月9日,在告别仪式上,三个女孩跪地向韩兴博父亲致歉。图据我们视频截图


今天回过头去再看一遍传言她们冷漠的新闻,严格来说也不完全是虚构。比如在一些新闻里,说的是“网传被救女孩态度冷漠”“疑似三名被救女子的社交平台账号”,提到所谓女孩哥哥时,也说的是“自称被救女孩的哥哥”。其实这些限定词语,已经有所保留,给真实性认定留了一些余地。


然而,即便字句有所处理,却不妨碍一种“逻辑真实”。这种“农夫与蛇”的故事,人们并不陌生,虽然最基础的事实存疑,却不妨碍一些人脑补成一条要素完整的新闻。


该事件对我们是个提醒,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更便利了,但对新闻的呈现与解读反而需要更加审慎。那些“自称”“疑似”之类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遍地都是的今天,自然会越来越多。这些限定性表达让新闻的生产变得更容易,稍加剪裁就可以构成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快节奏的互联网阅读,让很多读者忽略了其中有所保留的新闻术语,从而脑补成一种事实真相。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生产和阅读都需要更“克制”,对表达欲与想象力的克制。网络上有很多情绪,也有很多对“新奇”“奇葩”“反常”的阅读期待。舆论场有足够多的信息供我们剪裁与脑补,但能否选择克制,才是舆论素养高低的真正体现。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也与平台上真假难辨的冒名账号有关。这种无底线蹭流量的操作,可以说并不陌生,几乎每次公共事件,它们总会及时地拍马赶到。之所以有人这么做,自然也是因为这种办法能在短时间内博得热度,进而实现某种商业目的。


据报道,现在冒充哥哥的账号已经被封停,那其他冒名顶替的账号也该彻查一遍。如果说,在事件发生之初,平台缺乏足够反应时间的话,那么在事件已经相对清楚的情况下,平台就应当快速反馈、做出惩戒,彻底堵上这种搅浑水的“变现路径”。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