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 年轻人把传统文化“穿”上身
详细内容

年轻人把传统文化“穿”上身

时间:2021-08-12     【转载】   来自:中国青年报   阅读

       2019年,90后设计师张突然带着自己设计的中国风服饰,第一次登上纽约时装周的T台。他在传统旗袍中加入时下流行的飘纱元素,来自东方的美丽艳惊世界。

  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傅冬暖,曾在《主播有新人》里展示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衣服,最近又在热播综艺《这!就是潮流》中化身“国风少女”。

  林嘉慧是SING女团的成员,这个团体也被称为“亚洲首个电子国风女团”。在扬州长大的她从小喜欢传统服饰,还“差点”成了非遗项目通草花的传人。

  在年轻人聚集的问答社区知乎,“汉服”“国风”等关键词经常出现在热门话题,饶逸风玲以“胡子不归”的网名,回答了很多相关问题。她在本科和硕士期间学的是服装设计,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国风服饰,一方面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审美,另一方面是年轻人认同传统文化,国风正在成为国潮”。

  “每个女孩小时候可能都经历过披着床单扮仙女的时光,这说明我们天然觉得传统、古典的服饰很美。”上高中时,傅冬暖买了第一套国风服饰。学校开运动会,她穿着这套衣服举班牌,吸引了全校的目光。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看,慢慢地,她开始对衣服上的花纹、刺绣感兴趣,“原来我们的衣服背后有那么多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她喜欢国风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不应该成为一个突兀的符号,而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傅冬暖发现,早些年,穿着国风服饰走在街上,回头率超级高,而现在,“同袍”越来越多;以前穿一整套出门像一种“仪式”,而现在日常搭配的国风单品,早已和衬衫T恤一样寻常。

  在古城出生长大,国风服饰对林嘉慧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从小妈妈就给她买,高中还参加了“汉服社”,在扬州,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林嘉慧想搭配更好看的发型和配饰,完成一套更加精致完整的国风造型,于是她开始自学做发簪。其间,她又向家中认识的一位老人学习制作通草花。

  在《这!就是潮流》中,林嘉慧在一条亚麻阔腿裤上泼墨,让一条普通的裤子变身国风潮服。“我觉得国风的概念可以特别广,而且最终传统文化是要和大众文化结合的。”

  饶逸风玲介绍,传统从来都是随时代变化的。比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上衣下裳”的主流;明代飞鱼服吸收了蒙古“曳撒”的元素,传统服饰在变化中延续,在求同中存异;到了今天,应用“打版、立裁”等西方制衣技术,“有的衣服不是‘汉服’,但一看就是中国人做的衣服”,东方韵味的现代服装走向日常生活和世界舞台。

  “我在网上写一些普及传统服饰文化的文章,并不是非要把文化附加在衣服上,服饰提供的是可能性和引导性,先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才能让他们愿意主动来了解传统服饰承载的文化。”饶逸风玲觉得,愿意把国风服饰穿在身上、走在街上,这就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定义。

  不同年轻人身上展现出来的国风是不同的:傅冬暖在日常生活中为广大少女“代言”,林嘉慧的女团之路让更多人通过她了解了国风……而对张突然来说,他把这一代中国年轻设计师的理念带向世界。

  张突然从初中开始喜欢设计服装,但一个身高一米八四的东北大男孩喜欢做“裁缝”,在爸妈看来纯属“不务正业”。长大后的张突然从事舞台美术行业,但有一天,他不想再违背自己的喜爱,决定从零开始,踏上“学衣之路”。

  一次,张突然到辽宁省博参观,看到展出的一批清代服饰和刺绣,“原来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这些‘单品’这么时髦,做工、纹样、配色,我觉得超过了国外高定的精致度”。那一刻,张突然认定了一条路:国风。

  张突然觉得,东方美学从来不是“老旧”的代名词,和潮流一点儿也不冲突。“其实中国文化的审美很超前,比如现在广受欢迎的莫兰迪配色,这在清代和宋代的应用就特别多。只不过有些传统服饰的款式和制式,在古代是为了礼节而设计的,不太适合现代生活,比如宽袍大袖,用电脑时袖子就会擦到键盘。”张突然说,他会在不改变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让衣服更“好穿”。

  “我在设计时,不会强加概念。文化能给人带来自信,把文化穿在身上,自然会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什么是大气精致、什么是包容和谐。”就像在旗袍上加入飘纱,张突然还把刺绣融入西装。中国的文化还在,中国的礼仪还在,但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不再神秘,在年轻人眼中,传统也是国潮。(蒋肖斌)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