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和骗子,都在研究怎么让人相信我才是警察"时间:2021-06-28 提到“刑警”,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 影视剧里荷枪实弹、英武直前的形象。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 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王珊,今年23岁, 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 反诈中心的一名民警。
![]() 来到丰台分局反诈中心, 记者时常能够听到响起的“警报声”, 每当这个声音响起, 就意味着, 又有人可能要被骗了…… “您好, 请问您刚刚是接到诈骗电话了吗?” 这或许是许多从事反诈事业的民警们, 每天最常说的一句话。
![]() 当今社会, 电信网络诈骗堪称猖狂。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 副庭长李睿懿曾介绍, 仅在2020年, 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涉及财产损失就高达353.7亿元, 其中,境外窝点作案超过六成。
![]() 资料图:某电信诈骗犯罪团伙使用的作案工具。警方供图 王珊本身学的是刑技专业, 几乎每一个这个专业的孩子, 都有一个现勘的梦。 4年学成, 终于可以去现场了, 但她的“现场”, 可不是影视剧里那样紧张刺激的场面, 而是一个个被骗后无助的受害者。 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 王珊更能深刻地体会到, 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工作, 任重道远。
![]() 受访者供图 从事反诈工作后, 王珊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件, 是有一次接到了基层民警的反馈。 说是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 在银行特别着急要汇款, 银行工作人员见状觉得不太对劲, 一再和爷爷奶奶确认汇款理由。 爷爷后来有些被问急了, 就说是孙子跟人打架受伤了, 对方让赶紧汇款。 银行人员因为接受过宣传防范授课, 立刻给派出所打了电话。 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 当即骑着自行车冲向银行, 当着爷爷奶奶的面, 打通了孩子的电话, 成功劝阻了这一起 冒充熟人类的电信网络诈骗。
![]() 受访者供图 但反诈工作, 也不总是这样“顺利”。 在王珊曾经和同事拍摄的短片中, 另一名同样从事反诈事业的民警就说, 民警的工作, 不仅要分析五花八门的诈骗类型, 还要努力思考“劝阻话术”, 和骗子的话术PK, 让正在遭遇诈骗的人们, 相信自己才是真的警察。 曾经就出现过, 有人在接到警方电话时, 表示很开心也很认同, 结果挂断电话后, 依然上了骗子的“套”, 给骗子转了钱。 甚至还有一些人, 觉得警方的宣传, 没有意义, 听不进去, 是无理取闹。
![]() 当然, 很多人不在意反诈宣传, 或许是觉得自己不会上当, 或许是觉得自己不是骗子的目标, 其实不尽然。 曾经很多人都以为, 老年人才是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 但其实在生活中, 通过接案、止付或者预警, 可以发现, 青年人才是主要的群体。 甚至是一些小朋友, 也会作为骗子们攻击的对象。 此前就曾有过, “小学生追星被骗子恐吓转账8000元”的新闻。 当聊起“自己从事反诈宣传的优势”时, 王珊立刻笑开,说: “可能是我天生的阳光脸”。 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候, 畏惧和害怕并存, 怕自己做不好, 怕群众不接受。 但在后来的工作中, 当有人握着自己的手, 说“是因为您给我们讲课, 所以我们整个银行提高了这种认识”, 王珊就觉得自己的工作, 是真真切切的有作用的。
![]() 如今,因为工作关系, 王珊的父母、朋友、同学, 都非常关注反诈宣传。 还会把王珊的“宣传作品”, 推荐给自己身边的人。 反诈宣传这条路或许依然要走很久, 但只要多一个人看到了、了解了, 就会少一个人受害, 我们也会离“天下无诈”更进一步。 “以前总是开玩笑说这一批孩子, 好像是时代在推着你们走。 其实我想说也许是时代成就了我们, 但是我们也想着, 就是让我们的努力去成就这个时代。”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