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军营后,王堃常对人说,慈善扶贫和环保就是他的“新战场”。
身为山东省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在十几年前因公致残退役后,王堃本可以靠抚恤金安稳度日,但他却坚信军人退役不褪色,选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继续鏖战,资助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今年10月17日,王堃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王堃(左一)看望高家村困难老人。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让退伍老兵王堃热血涌动。多年来,王堃如同一位扶贫战士,用真情、智慧、科技,扶志、扶智、扶贫,上扶贫“新战场”,打“最硬”的仗。12月9日,记者联系到王堃时,身为山东省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的他正带着团队在河北衡水武邑县考察扶贫工作。“这里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我带着团队过来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王堃告诉记者。不是在做环保公益的途中,就是在慈善扶贫的路上,很多时候,王堃团队的同事也说不清哪一项才是王堃的主业。但是当地的贫困户们提起王堃总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当兵的,好样的。”王堃个头不高但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虽已退役多年,身上依然充满着军人的气息。在部队服役二十四载,军营的铁与血,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一次实弹演习中,身为营长的王堃为了挽救战友不幸受伤。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王堃左眼眼球摘除。提起往事,王堃已经从容淡定,“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选择,这是我的责任。”王堃带着一等功的荣誉光荣退役后,本可以依靠抚恤金和工资安然度过余生,但他不愿如此。“我还正值壮年,怎能就此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是爷们就得顶天立地,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继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王堃带着满腔热血开始了创业之旅。几经周折之后,2014年王堃注册成立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几乎与创业同步,王堃也开始了他的慈善扶贫之路。2014年10月17日是首个国家扶贫日,王堃发起设立“环保助学金”,筹集资金108万元,相继资助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54名建档立卡贫困新生直至本科毕业。2016年,王堃与济南市济阳县仁风镇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高家村结成帮扶对子,资助该村11户贫困家庭。“这个村子原本生产西瓜,但村民们没技术没销路,好多瓜就直接烂在地里,当时过去一看,太可惜了。”王堃说。“有产业就好办。”没有技术,王堃就请来专家挨家挨户为农户讲解;没有销路,王堃就想方设法把农户拧成一股绳,形成品牌,统一销售。此外他还个人出资为农户建了10个西瓜大棚。“一个棚两亩地,纯收入能达4万元,参与的11户贫困户当年就脱了贫。”王堃告诉记者。高家村的董传文今年90多岁,和身患残疾的儿子一起靠种瓜脱了贫。每每提起王堃,总是热泪盈眶,“他也患有残疾,不容易啊,还总惦记着我们,他每次来了我们都高兴,像半个儿子一样。”“王叔叔,我决定推迟一年再继续读研,我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已经报名去内蒙古一个山村支教了,一年后再回来继续读书。”这是不久前付文(化名)发给王堃的一则手机信息,王堃已经资助了她4年,今年她刚刚考上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生。“王叔叔给我带来的远不只是钱和物那么简单,第一次听到他的经历时我深受感动,哭得稀里哗啦。”从那以后,付文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做一个像王叔叔那样顶天立地的人。”“假期我们一般都要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因为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所以一般都会去发传单或者去超市做促销员之类的,学不到什么东西。王叔叔心思特别细,把我们当作家人一样,他主动提出把我们安排在他的协会实习。”付文告诉记者,“因为专业对口,我们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了更多时间提升自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在济南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曾经有近百位像付文这样品学兼优、立志成才的寒门学子,但贫困却成为他们改变前途命运路上的“拦路虎”,王堃为这些孩子一一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其实在部队的时候我就资助过当地的贫困孩子,我一直觉得再穷不能穷了孩子的教育,退伍以后心里也总惦记着这些孩子。”王堃说,“我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因为贫困阻拦他们的梦想。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他们做点事,这也是我和他们的一种缘分。”在王堃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一封封感谢信,一份份学习成绩单,一张张学生照片,每一样都承载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其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6年春节来自济南大学受资助学生吴云(化名)寄来的贺卡,贺卡上写道:“毕业后我也要像叔叔您一样做环保、做慈善,用自己所有去回馈社会!”“因为我的工作性质经常要走村入户,很多孩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王堃回忆道,“吴云这个孩子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她的身世实在是可怜。她小时候患精神病的父亲犯病杀死了妈妈,从小就是奶奶把她拉扯大的,当时去她家真是一贫如洗,孩子跟我们一说起往事把眼睛都哭肿了。”王堃说得有些哽咽。如今,吴云已经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研究生,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想到王堃,听听他的建议。“孩子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有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帮助改变了命运,这事儿就值得一直坚持做下去。”王堃笃定地说。“他扶贫不只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他平时就爱琢磨,也会和我们讨论,困难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协会秘书长王珍告诉记者,因为事情太多,也因为眼睛的问题会影响王堃的工作进度,“除了睡觉他几乎都在工作,晚上11点他还在办公室都再正常不过。”除了贫困生,孤寡困难老人也是王堃心里的牵挂。因为自己特别的经历,他尤其关注患有眼疾的老人和困难退役军人。走村入户的过程中,王堃发现很多患有白内障的农村贫困老人,因为没钱治疗最终导致失明,让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我左眼失明,能深刻体会到失明者的痛苦,所以我决定帮他们做点事,把他们留在光明温暖的世界里。”王堃说。王堃四处打听,得知“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后,几经周折找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分三次捐款45万元,帮助300余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康复。2019年9月,王堃参加央视“夕阳红”节目录制,在现场来自山东德州的受资助复明的史功河老人握着王堃的手说:“恩人呢,这双眼睛是你给我的,让我好好看看你吧!”“我当时听得热泪盈眶,看到老人的精神状态,我就坚定了,这个事儿我一定要一直做下去。”王堃说。逢年过节,也正是王堃最忙的日子,那些他心里牵挂的困难群众他都要去一一看望。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传善就是其中一位,一到快过年,他就总是望向门口,盼着王堃的到访。“咱们都是军人,我向您敬礼。”每次见面王堃总要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刘传善有时会哈哈大笑,有时又会激动地淌下泪水。“这样的情谊可能只有当兵的人才懂,我想让他们知道,有人惦记着他们。”王堃说。20多年的部队历练不仅把王堃塑造成了一名优秀的共和国军人,更将拳拳报国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进了骨子里、融入了血脉中,成为他人生的方向。在扶贫的日子里,王堃和他的伙伴们曾在山路上摔过跤,也曾在荒野里迷过路,还经常因为误了饭点饿肚子。“苦中有乐嘛,慈善扶贫这条路上有更多人愿意和我一起走,我也确实很欣慰。”王堃说,“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马上就要完胜了,未来还会有新的战场等着我们,但无论在哪个战场上,我都是一名军人。”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