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建紧密型医共体 将九成患者留县域 ——解析从“医保”到“健保”的医改“宁强实践”通过医改,有力推进群众健康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基层服务能力大提升、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有激励、医保基金可持续、卫健事业获发展的多赢局面。2019年,陕西宁强县域内就诊率达90.7%,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0%以上;全县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3.11%、健康素养水平达23.5%。这张漂亮的综合医改成绩单得益于宁强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下简称“医共体”)。经过8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从“医保”到“健保”的医改“宁强实践”。 改+沉+强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大提升 “2018年,我不小心摔伤致右锁骨粉碎性骨折,在镇卫生院经过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在医共体改革前,像我这样的病必须去县级医院,现在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有病在家门口就能住院治疗,省钱还不用跑路。”宁强县代家坝镇何家营村二组村民唐蒋娃说。 这份红利与宁强的医共体建设密不可分。2018年,宁强县2家县级公立医院分片牵头与18家镇(办)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结合、合理布局原则,分别组建2个医共体,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县镇村一体化。 “我们和总院是一家人,现在我们相当于是总院的一个科室。”县中医医共体总院巴山分院院长白玉哲说。宁强县在医共体内创新推行医疗管理体制和医保支付方式“两项改革”,总院设立“一办四中心”,对分院人事、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公卫、资源配置、信息化、文化建设、健康服务等实行统一管理;分院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形成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发展、信息、价值、文化“八位一体”共同体格局。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医保基金在提取当年门诊费用、大病保险基金及风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95%作总预算,交由总院包干管理使用,医保基金结余部分的80%由总院、分院、村卫生室按比例分配,20%用于医共体事业发展,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利益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 “我们建立的共同体,不仅是服务、技术共同体,更是利益、责任共同体。”县长黎建军说。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宁强县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大力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70%用于绩效分配,提高医务人员待遇,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允许下派人员原单位待遇不变,同时享受每天40元补助和分院绩效工资;县财政拿出65万元,用于奖励医共体建设优秀人员。医共体实施以来,下派人员绩效增长40%,分院职工绩效增长20%,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职业获得感和认同感,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公卫等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因基层服务能力和报销比例双提高,激发一般患者优先到就近卫生院看病就医热情,实现患者外转率、患者住院率、群众医疗费用支出三下降。”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王静说。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医共体充分发挥“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作用,完善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办法》、细化诊疗目录,有效控制县内患者外转率;畅通绿色转诊通道,总院将符合分院救治的患者分流到分院治疗,鼓励术后恢复期、康复期病人下转基层,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基层”有序就医新秩序,实现大医院减压、小医院增效、老百姓受益。2019年,患者外转人次较上年下降4.5%、参合群众住院率下降0.8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68.30%;群众医疗总费用支出较上年下降13.52%;零差价销售率100%,让利群众834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签+中+融 筑牢群众健康保障网 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群众健康和医保费用“守门人”作用,宁强县坚持医防融合、上下联动,持续推进群众健康服务关口前移,积极引导妇幼、疾控、中医药等技术力量参与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宁强县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1+3+1”签约服务团队200个,为签约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就医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制定县镇村三级慢病分级诊疗预防病种目录,实行分级管理,将妇儿保健、老年健康、残疾人康复、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一并纳入管理范畴,逐步提高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水平;探索实行“一病两处方”制,医生在对病人或者体检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后,同时开具一张诊疗处方和一张健康处方,促使医护人员重医更重防,成功创建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进一步提高签约团队积极性,县财政每年拿出96万元,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0.6%、78.42%。通过做实健康管理,在总院下转人次增多的情况下,2019年,分院门诊同比增加7.99%,住院同比下降21.92%;2561人减少了发病和住院,节省医保基金538.52万元。 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宁强县充分发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片”作用,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管理,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县中医医共体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治慢病’以及简便验廉的优势,推动中医药资源、技术、管理、产品服务、激励机制等稳稳下沉,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积极性显著提升,患者就医负担减轻,有效破解基层发展困境。”县中医医院院长苟志明说。 数据显示,全县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3种、研发生产中药制剂30余种,建立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站、中药标本室,“师带徒”50对;县、镇、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占比分别达43.5%、40%、35%以上,18家分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410名村医均能掌握和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诊疗服务,群众对当地中药材应用达60%以上;建立孙志蓉专家工作站、徐锦堂天麻研究所,实现了药材好、药才好的目标。 联+稳+赞 释放医改红利惠民生 为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健康管理体系,宁强县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行健康档案无纸化管理试点工作;在分院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设立智能化健康管理中心,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同时,开发运用手机App,为群众提供在线就医预约、中医药防病知识、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服务。目前,开展远程会诊1500余例、处方审核10000余例、远程培训8000余人次。 保障好群众健康,守好健康防线,强基层是关键。近年来,宁强县将改革重点放在农村,紧紧抓住“村医”这个关键,通过建机制、增设施、抓培训、提能力,想方设法让群众就近看病、看得好病,让村医能看病,安心看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就诊群众和村医两满意。2019年,统筹区域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81.39%,村医人均绩效奖2200元左右。 通过县域医共体的纵深推进,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健康优的医改目标初步实现,医改“宁强模式”初具雏形。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及群众的点赞,认为“宁强医改”思路清、理念新、目标准,符合深化改革方向、符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向、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是节约型医保、集约型资源配置、病人减量型改革、人文关怀型改革、政策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切实为山区县探索出了可复制推广的医改“宁强实践”。 来源:中国改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