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财经 >>财经 >> 一碗面皮里的“经济密码”
详细内容

一碗面皮里的“经济密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蕊 孟珂

  进入年底,当许多商家忙着计算今年的销量、收入涨幅时,张新怀更关注挣了多少外汇。

  “60后”的张新怀从来没想到,他一个做小本生意的,居然能把产品卖到国外。

  缔造魔幻现实的“主角”,是一个普通到别人根本想不到的东西——宝鸡面皮。

  目前,宝鸡面皮已出口至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年出口额超过5000万元。出口的不只是面皮,还有面皮加工机械。今年以来,已有110多台面皮加工机械从宝鸡出发“漂洋过海”,在多个国家“落地生根”。

  更为惊人的数字是,2018年,宝鸡面皮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40亿元。因为线上销售成绩突出,宝鸡市以生产面皮为主的岐山县蔡家坡镇及蔡家坡镇另胡村,于今年成功入选“淘宝镇”“淘宝村”名单。

  小小一碗面皮,何以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11月20日,记者来到宝鸡,探寻面皮里的“经济密码”。

  销全国:

  “接单接到手发软”

  “2000多万元?”张新怀告诉记者,当他听到新鲜出炉的“双11”宝鸡面皮线上销售额时,又惊又喜。

  3年前,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刚刚成立时,作为会长的张新怀四处“化缘”,筹措资金、寻求合作,却经常无功而返。

  不就是普普通通的面皮,能玩出什么花样?但正是凭借于此,张新怀做出了大文章。

  张新怀卖过20多年面皮,后来又成立了公司,生产、销售面皮加工机械,还拥有多项专利。他曾像许许多多的小店经营者一样起早贪黑,但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的眼光没有停留在小作坊,也没有停留在单打独斗上。

  宝鸡是传统工业城市,经济转型如何转,突破口在哪里?这是宝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张新怀从面皮中窥见了商机。他认为,面皮不仅能够成为宝鸡的金字招牌,还将成为撬动宝鸡经济转型的一大支点。

  想要让面皮爆发出大能量,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宝鸡本地市场,而要走向省外、走出国门。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一定要打通线上线下市场,做大线上销售。

  线上销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至少跨过三道坎。

  如何保证货品供应?“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小作坊式的生产、销售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秘书长高颖说,当地一批生产加工面皮的企业建立起现代化中央厨房标准化厂区,产量得到保证。

  如何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在自己家也能吃上正宗地道的面皮?“我们采用真空包装,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工艺改良,用心打磨产品,保证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相同的味道。”宝鸡市香味氏族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毅说。

  如何提高面皮的知名度?“要搭上互联网快车就要适应新的玩法,学会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和消费者互动。不仅有‘面’,还要有‘里’。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并长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保证面皮的品质。”张新怀说。

  难题一一解决之后,收获的就是欣喜。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90后”的樊磊一定会放开自己的想象力,将“双11”的备货数量翻几番,这样就不至于在爆单时无奈按下“暂停键”。

  “我们以往每天线上的订单大约是1000份,今年‘双11’订单达到了1.2万份,完全超出了预期。”宝鸡香相伴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樊磊笑称今年“双11”“接单接到手发软”,“前期准备的5000份面皮完全不够,所有员工加班加点制作、发货,干劲十足。”

  这样的惊喜,在宝鸡面皮企业中并不稀奇。1200万元、1500万元、1800万元、2026万元,近4年宝鸡面皮“双11”销售额逐年攀升、成绩亮眼。

  卖全球:

  “抱团出海”闯世界

  在国内市场尝到了甜头,销售模式也不断成熟,张新怀和许多面皮企业经营者把目光瞄向了全球。

  带有乡土气息的面皮能不能被国外的消费者接受?进行市场调研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少量的宝鸡面皮已经悄悄地“出海”了。

  “大约从2017年开始,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各大超市里,都能看到宝鸡面皮的身影。这说明宝鸡面皮在国外是有市场的,我们也满怀信心地开始行动。”张新怀说。

  宝鸡和渲得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较早开拓国外市场的宝鸡面皮企业。2018年11月,在经历一年多的出口相关资质申请、手续办理之后,该公司第一笔海外订单——4000份面皮从宝鸡发货,进入旧金山、洛杉矶等美国多个城市的餐馆和商超。

  “据美国的代理商反映,一年来,我们出口的面皮在当地很受欢迎。不仅华人爱吃,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该公司总经理孙燕博说。

  现在,该公司生产的面皮还出口到了日本东京。“出口到每个国家的手续各不相同,产品也要达到对方国家的各项要求。近几年,我们一方面在完善产品出口的各种资质,另一方面在针对各项要求对产品作出调整。”孙燕博说。

  “出海”的还有面皮加工机械。11月22日,一个喜讯从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传来。张新怀所在的宝鸡富方圆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为澳大利亚客户定制的20台面皮机顺利发货,这是该公司今年最大的一笔海外订单。

  “我们不仅卖加工机械,还提供培训课程,确保客户能够正确操作,做出地地道道的宝鸡面皮。”张新怀说。

  一批面皮企业“走出去”了,张新怀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面皮企业“抱团出海”。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组织面皮企业参加各类国际经贸会议,并积极联系国外商协会。据了解,该协会2018年与泰国陕西总会洽谈业务合作,2019年与美国华盛顿陕西国际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给面皮企业“走出去”搭建起更多平台。

  创品牌:

  从小作坊走向大产业

  出省、出国,与其说是出于宝鸡面皮从业者的“野心”,不如说是源于他们做好一份地方小吃的初心。

  曾经,每到清晨,宝鸡的大街小巷总会有很多人推着小推车,摆开卖面皮的小摊。手起刀落,一张张面皮变为晶莹的“玉带”落入瓢中,拌上面筋,兑入岐山香醋、盐水、油泼辣子,翻搅几下入碟。一张条桌、两排条凳,面皮摊前食者络绎不绝。油红晶亮的面皮被食者挑起,入口筋道耐嚼、辣香四溢。

  吃的是味道,眷的是乡情。王毅提到一个故事:一位顾客曾把面皮带给在日本东京读书的妹妹,虽然用冰袋把面皮包得严严实实,路上紧赶慢赶,但送到的时候面皮还是坏了,妹妹抱着面皮号啕大哭。这件事促使他们开始做真空包装面皮,只为让家乡味道给远方的游子以慰藉。

  面皮在宝鸡流传了几百年。蒸笼上的氤氲雾气、烟火街巷里的小小摊位,藏着浓浓的乡情,藏着经营者与千万顾客的故事。如今,这个故事掀开了更为精彩的篇章。

  从手工制作到机器加工,从单一店铺到连锁加盟,从线下经营到线上销售,从地方小吃到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宝鸡面皮实现了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并形成了包括秦椒、食醋、面粉、机械设备、物流运输等在内的产业链,相关企业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除了“苦练内功”外,宝鸡面皮还积极走出去“取经问道”。近期,在宝鸡市政协的组织下,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成员、各相关企业负责人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调研交流,探寻“网红”小吃螺蛳粉背后的故事。

  “宝鸡和柳州、面皮和螺蛳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次学习让我们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是地方小吃发展的制胜法宝,宝鸡面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新怀说。

  据了解,宝鸡市已经着手建立面皮产业园、相关原料种植基地,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面皮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擦亮宝鸡面皮品牌。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找准小支点 做好大文章

  李蕊 孟珂

  通过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宝鸡面皮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擦亮了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为寻求经济转型发展的宝鸡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经济转型发展的挑战,并非宝鸡所独有。对于陕西而言,如何紧扣追赶超越定位,落实“五个扎实”要求,立足省情走出一条有陕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当下的重要问题。

  宝鸡面皮行业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找准方向的定力,让面皮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格局,小生意有了大天地;用创新求变的魄力、拥抱新技术和新渠道的决心,让面皮既保留老味道又呈现新面孔,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小东西成了大气候。

  民以食为天,美食无国界。陕西地方小吃众多,如果从业者能够从诸如宝鸡面皮、潼关肉夹馍等地方小吃的发展中获得启发,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并形成合力,就能为陕西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点。

  当然,能够发力的不只是舌尖上的共鸣。陕西是资源大省,对既有资源的盘活将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

  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唯有敢于求变,才能创造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选好支点,才能撬动经济发展大局。找准支点做文章,一个个看似小的创新实践积少成多,就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陕西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