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媒体调查 >>媒体调查 >> 保健品欺诈,这些套路要当心!
详细内容

保健品欺诈,这些套路要当心!


1123204573_15330793457961n.jpg

  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食药监局2018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上,食药监工作人员现场检测食品并回答市民的问题。春 光摄(人民视觉)

  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也是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主办。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向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居民现场讲解,揭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骗术。

  “亲情”“免费”陷阱多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伤及的多是老人、病人。”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老人和病人有一些特殊心理容易被利用,因此落入一个个营销陷阱。

  “亲情”陷阱。认“干爹”“干妈”是食品保健品营销的常见手段,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易心软的特点,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对老年人虚假关心,嘴比亲生儿女都甜,哄骗老年人购买产品。老年人成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最大受害者。

  “免费”陷阱。不仅有免费的豆油、纸巾这些小玩意吸引老年人,有些商家还会组织免费旅游。比如,以“感恩行动”的名义组织老年人客户到旅游景点免费旅游,在游玩期间组织对这些客户体检,谎称部分客户有极大的患癌风险,借此推销声称可以治疗癌症的产品。

  “专家”陷阱。商家找一些假专家甚至是在消费者中发展会员并将其虚假包装成“专家”,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甚至上门推销,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消费者,再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以高价销售产品的目的。

  “公益”“分红”藏猫腻

  “公益”陷阱。不少老年人热心公益事业,也被商家利用,以举办“全国健康万里行”“老年人模特队”“夕阳红旅游”等公益活动的名义,实则还是组织所谓“专家”讲解“养生知识”,现场开展各种互动,会后一对一诱导与会老人高价购买产品。

  “病友”陷阱。一些商家会利用病人之间的同理心,组织“患者”现场说法。比如,以“亲身经历”宣传食用产品的疗效,将普通食品渲染成能治疗癌症的神药,欺骗性强,容易让消费者忽略正规治疗,延误癌症患者的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分红”陷阱。一些商家会招募老年人代理推销产品。声称产品功效好、公司实力强大,吸引老年人参与,实际上是利用老年人希望获利的心理,非法集资。比如,声称某代理活动在缴纳一定本金的基础上可以按月获得分红。待老年人缴纳费用后,向其提供的都是假冒厂名厂址及注册商标的产品。

  “神药”“秘方”当警惕

  以上陷阱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因此,广大消费者在各种活动组织者开始推销商品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仔细辨别。

  首先,别被夸张疗效忽悠。一些商家利用广告“神吹”“秘方”诱导,将普通酒或饮品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比如宣称“××酒”拥有独特秘方,采用纯天然中草药植物配制而成,无激素,可治疗痛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风湿、类风湿、手脚麻木等。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学会分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

  其次,别被商品标签忽悠。不少保健品会刻意将自己包装得“高大上”,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使用“国内唯一一款”“全球公认”“美国××医学院临床证明”“欧盟EDQM认证、英国BRC认证、瑞士SGS认证”等。目的是将产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欺骗性强。虚高的价格使得老年人的钱财受到极大损失。还有一些商家甚至铤而走险,私刻国家行政机关公章、业务专用章、事项许可章等,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证书等。

  事实上,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示,消费者应首先查看产品的销售场所资质。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正规企业资质信息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老年消费者可以让亲友子女帮忙查询。

  第三,别被短暂疗效忽悠。有些商家为了使保健品短期见效,在普通酒、饮品中添加“地塞米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化学药物成分,再利用广告将普通酒或饮品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其实“神药”里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后可能发生意外。

  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示,消费者需要查看产品的外包装和说明书。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的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最后,消费者如果遇到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可以拨打12331、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编辑:燕青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