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73岁老者获“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走遍周至自费编史
详细内容

73岁老者获“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走遍周至自费编史


微信图片_20180718094547.jpg

  屈毓晓翻看周至县历史文化资料


几日的连阴雨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些许清凉,但也打乱了屈毓晓的行程,只好在家中休息,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今年73岁的屈毓晓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九研究所退休干部,退休后走遍了家乡周至县,探访、发掘周至县历史文化,经常一出门就是多半个月,吃住在老乡家里,资料收集好就回到家整理。老伴儿孔雪荣则是他的坚强后盾,帮他编辑、校对,整理成册。 

武装部长“弃武从文”

 

上清太平宫、山陕会馆、玉皇庙,说起这些周至的老地方,屈毓晓如数家珍。从小在周至终南镇长大的屈毓晓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一次与老伴儿聊天时说起自己儿时上学好像就在玉皇庙里读书,自此开始了追寻、探访周至县境内历史文化遗迹之路。 

1962年,屈毓晓从周至县终南中学毕业,1964年参军,到过越南参与工程建设等任务。1970年,他回到周至县,任哑柏公社武装部长。“当兵时手枪、机枪、火箭筒都拿过,没想到‘一介武夫’退休后却拿起了笔杆子。”屈毓晓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滔滔不绝。随后屈毓晓在电子工业部第三十九研究所担任后勤等工作,屡次得奖都缘于自己写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1996年,屈毓晓提前退休,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征程。他在中国工商时报担任记者,后又应聘到新华社陕西分社。屈毓晓回忆,他从小就喜欢写作,中学时写的作文,经常成为范文被老师点评。 

大城市里的“乡下人” 


“历史上设过一次国都,两次设郡,一次设州,一次设军,五次设县。宋代是终南镇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终南县历史学家称为宗教文化特区,一军管一县(终南县),终南县只管上清太平宫。”2012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屈毓晓仍没有闲着,回到家乡开始研究历史文化。 

千年苍桑,终南古镇没有留下只言片纸,“研究”说易行难。屈毓晓先是去找周至县志,希望有所帮助,但自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到1993年的430年间,县志虽官修和私修12次,但有的失遗,有的残缺不全,很难找到记载终南古镇的文字。无奈,他只好到各种史书资料、碑文去搜寻。凡是有关终南的文字都要抄录下来,寻找出处,扩大线索,就像在大海中淘金一样,在堆积如山的史料中觅求故乡的历史文化踪迹。 

为了追寻、探访历史文化遗存,屈毓晓经常顶着大太阳,从一个线索追到下一个,一跑就是大半个月,吃住都在老乡家里。 

在搜集整理上清太平宫一段历史时,他发现今人编写有关楼观的图书中存在不少错讹,尤其是在介绍楼观历史沿革时,宋、金、元258年的发展历史缺如。探访几个月后,从一处乱石堆里发现了一个宋朝石碑,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在寻找周至县志时,得知北京一所博物馆里有唯一的胶片,翻印成书的话,1800多页需要近万元的费用,也丝毫没有犹豫。在他的家中,有关周至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料堆满了房间,他自己编写的《走过三千年历史岁月——终南印象》《古镇沧桑》《终南古邑》等书也不停补充增印了多个版本。

爱历史、爱生活的“多面手”


如果听说屈老先生是位爱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一定会觉得他每天沉迷于资料、书本之间。见到屈毓晓本人后,你会发现,他可不是只会做学问的“老学究”。

屈毓晓和老伴儿孔雪荣经常参加三十九所社区举办的老年活动,唱歌、跳舞从不落伍,登台表演也是落落大方。这几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屈老先生也不掉队,有关历史文化的小文章拿手机一两个小时就能写成。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如今一到历史节庆,还有人来专程约稿。

“人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干点实事。”他说,学习、研究、编撰陕西历史文化故事书籍,宣传好陕西,是他和老伴退休后最大的乐趣。现在每年他都会将自己出的书免费送到各地农村,让那里的孩子们了解陕西历史文化知识。自从去年被评为“陕西省历史文化使者”后,他深感光荣,他觉得既是对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鼓舞。

编辑:燕青   来源:各界导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