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焕新机:木兰摇手织布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时间:2025-04-27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的重要性,指出要传承“非遗土特产”文化。陕西省富平县鸿雁镇的“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作为乡村振兴产业,致力于传承“手织布技艺”,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发展平台,开发300多种产品,其土布茶席入选西安中亚峰会国礼。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300名农户增收,安置困难家庭劳动力,发展“工厂+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然而,木兰摇手织布市场知名度低,需进一步挖掘手织布历史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 “三产” 高质量融合的有力途径。在 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非遗土特产’文章”。 土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核。作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的主要原料,土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下的农民自给自足、自立自强的精神。一机万梭,经纬交织,织出自力更生、织出质朴单纯,毛主席亲自织布,更是让自立自强成为土布的文化内核。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鸿雁镇的 “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木兰摇公司”)正是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文探索了木兰摇振兴乡村经济的一般模式,并对其未来规模的扩大做出相关建议。 一、木兰摇公司简介及其发展历程 富平县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美原镇鸿雁村,由非遗粗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张永宁返乡创立,是政府和企业联合打造的扶贫工厂村集体经济项目。公司占地15亩,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织布技艺” 的传承保护,专注于传统文化和手织工艺与现代文化和先进纺织技术的高度融合及有机结合,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织布技艺” 为核心的研发、设计、培训、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平台。 2018年张永宁返乡后,公司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成功从无到有打造出多元化乡村产业综合体。公司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建成非遗土布展馆、织女坊等特色项目,逐渐成为富平县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新亮点,并于2023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文化旅游景区。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非遗文化传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旅游观光、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二、木兰摇公司发展路径 木兰摇手织布历史悠久,制造工艺繁杂,需历经80多道工序,能变幻出1900多种精美图案。木兰摇公司坚持传统工艺流程,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审美,目前已开发产品包括纯棉土布、生态家纺、唐装汉服鞋帽、手工艺文创礼品、绿色农副特产等 300 多种,名为《富庶太平・怀德行远》土布茶席更是于 2023 年 5 月成功入选西安中亚峰会伴手国礼,彰显出其产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为更好地传承传统工艺,公司积极探索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公司依托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了一个集非遗文化展示体验、研学实践拓展、乡村旅游观光、购物餐饮以及非遗民宿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产业综合体。其中,非遗土布展馆详细展示了手织布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精湛制作工艺,游客可以在织女坊近距离观看织布表演,并亲自参与手工体验活动。此外,金粟书院(红色记忆馆)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旅游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特色建筑相得益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研学考察。 同时,公司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平台,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大力开展线上销售业务。销售产品范围从木兰摇手织布及其衍生产品拓展到绿色农副产品等,有效推动了富平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文化走向全国市场。这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还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木兰摇公司广泛承担社会责任,采用 “公司 + 农户” 模式带动周边区域农民持续增收,共带动 300 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销售,优先安置当地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为残疾人、困病致贫贫困户 “量身定做” 特设岗位 20 余个,解决困难户 19 人就业,带动 23 名残疾妇女参与传统粗布手工艺品加工。木兰摇公司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定期组织人员,前往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和特殊学校的孩子,为他们送去所需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在慰问活动中,公司员工组织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丰富老人与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尤其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捐款捐物达2万余元。疫情结束,公司立即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实现稳产、保收、稳就业。 三、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发展,木兰摇公司已成长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土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设备持续更新,生产规模和效率大幅提升。如今,公司总资产达2000余万元,并成为中物院久远集团参股企业,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公司品牌“木兰摇”凭借优质的产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认可。除“非遗土布茶席”成为中亚峰会伴手国礼外,公司还荣获渭南市文旅融合暨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进一步促进公司品牌建立与推广。 公司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旅游收入成为地区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公司全力打造多元化的乡村产业综合体,深度融合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等多种元素。随着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周边农家乐、民宿生意日益兴隆,农产品销售额大幅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向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四、社会影响 木兰摇公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视为重要使命。公司组织农户参与传统技艺学习和生产,邀请经验丰富的老织娘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传统织布技艺的新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在非遗土布展馆和织女坊,公司展示传统织布机、纺织工具以及各个时期的精美成品,通过实物展示、现场讲解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手织布技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同时,公司不局限于传统样式,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开发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融入时尚元素的土布家纺到具有文化创意的唐装汉服,再到寓意深刻的手工布艺文创礼品,这些创新产品使非遗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合了新时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与需求,也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考和途径。 凭借在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木兰摇公司荣获多项荣誉。“五一巾帼标兵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渭南市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形象,也为同类企业树立了良好榜样,并有助于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事业,托举农村地区良好发展。 公司创始人张永宁作为非遗粗布纺织技艺传承人,获得“富平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渭南市劳动模范”“国家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高峰论坛‘乡村振兴·特别建树人物’”等多项荣誉。她成为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杰出带头人,其创业故事和奉献精神传播广泛,鼓励着更多人投身于此,薪火相传。 五、未来方向 中国特色文化产品,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提振土布消费市场有助于尽早步入世界高端品牌之列。我们在调研后发现木兰摇手织布相关产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政策扶持与人力支撑方面优势显著,但木兰摇手织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在市场上的存在感不强,与同为布料的杭州丝绸作比较,丝绸的营销卖点在于其本身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沿着古丝绸之路名扬世界,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木兰摇手织布知名度远不如丝绸。对比成功的案例,木兰摇手织布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首先需要对内讲好手织布历史,传承手织布文化精髓。 高校在解决木兰摇手织布营销及文化传播问题上,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积极推动土特产品在高校的推广,可有效拓宽其销售渠道。高校与脱贫地区特产的产销对接,不仅能借助消费帮扶的方式,切实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将木兰摇手织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广泛传播至全国各地。 高校市场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性,高校学子来自全国各地,大多对木兰摇手织布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开拓木兰摇手织布在高校的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销量,还能为该产品在其他地区的市场拓展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2021 年,运城市前瞻性地提出建设 “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 的规划,旨在搭建高校与当地农产品的对接平台,助力当地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复旦大学也积极参与可持续消费帮扶工作,助力云南省永平县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动永平特产进入校园,广泛动员师生、校友及合作单位踊跃参与 “以购代捐”“以买代帮” 活动,显著提升了永平特产的市场销量。此外,复旦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将学校专利技术与永平县丰富的特色水果资源深度融合,成功研发高端气泡苹果酒生产工艺,有力推动了当地水果发酵饮品全产业链的发展。本团队提出“校企对接”的设想,及营销策略的更新,也将有效扩大木兰谣土布产品的市场。 六.项目意义 (一)开启多方受益新局面 1、构建出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赢局面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推动文化振兴,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培养。2022年木兰摇粗布技术被列入渭南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成为中亚峰会伴手国礼,无不展现土布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大国风尚。将土布产品带进校园,兼顾非遗文化传播与产品销售,使传统非遗技艺、千年丝路精神在新时代深入人心、重焕光彩,扩大土布文化的传播,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高校文化建设与当地土布产业同发展 高校文化建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土布进高校,通过设计融合校园文化元素的“布衣”“布巾”和印有校徽的校服外套等文创产品,将木兰摇公司与高校文化二者相融合,不仅弘扬了土布文化,为土布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展现了校园的独特魅力。 3.高校师生生活品质与劳动人民民生福祉同推进 将传统土布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符合高校师生和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既保留了土布本身舒适吸汗、保暖速干等功效,又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生活要求、宣传了学校特色文化。这种创新理念不仅丰富了土布市场的产品线,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土布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了高校师生生活品质与劳动人民民生福祉的同推进。 (二)开启“多维优化振兴生态”的新道路 1.走访调研策略新 在本项目的前期调研中,本团队走访调查了木兰摇研发中心、拜访了木兰摇创始团队,从土布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三个领域逐层递进深入,收集了众多一手资料,对行业现状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 例如,项目团队深入调研了解了目前已有的“机械化”与“人工化”两类生产车间,生产体系已较为完善,产能规模壮大;土布品质优越,消费者黏性极大,却也只能仅仅依靠这些“乡村用户”的消费来维持企业生存,在此之前公司也曾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线上销售、抖音直播等提高产品知名度,但对于增加土布销售量的效果并不具有持续性,季度销售量有淡旺季,差别很大。 2.文化传播策略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平土布及制作技艺的保护培养,也应注重土布文化向外推广。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使用土布定制的文创产品,有助于推动土布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传播特色校园文化,使传统非遗技艺、千年丝路精神在新时代深入人心、重焕光彩,进而提振国民文化自信。 3.产业营销模式新 本团队建设性地提出拓展土布高校市场,并制定相应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以助土布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扩大宣传推广范围,从而提振后端消费市场活力,推进村镇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 在营销策略上,本项目产品策略制定新,拟将学校元素融合积极正能量的土布故事,以显示“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科技特色与为国奉献之精神,而这正是土布所代表的“南泥湾运动”劳动者的兢兢业业、自力更生等美好品质的补充。在当今中美脱钩、贸易战的逆全球化中,更有教育意义。 通过对陕西省富平县“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的深入调研,我们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与无限可能。木兰摇公司以传承“手织布技艺”为核心,积极探索“非遗 + 产业 + 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自身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乡村产业综合体的华丽转身,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木兰摇手织布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策略仍需优化。我们期待木兰摇公司能够持续深耕传统文化,讲好手织布故事,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突破市场瓶颈,推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乡村产业振兴之路道阻且长,但木兰摇公司的成功实践已为未来点亮前行的灯塔。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更多像木兰摇这样的乡村产业将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添砖加瓦,让乡村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产业之花,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