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神木企业露天采煤被判违法批地之后…时间:2025-04-09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于2021年给当地一矿业公司做出了临时用地批复,榆林市政府在2024年确认该批复违法。 近日,汇众财经注意到,在确认批复文件违法后,当地群众先后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等多个相关的部门申请依法追究相应地责任时,却遭遇无相关部门响应的尴尬。为此,相关村民呼吁上述部门关注。 航拍露天开采一角。(柳树峁村村民供图) 千亩露天采煤用地违法? 在神木市大柳塔镇、中鸡镇和孙家岔镇一带,是煤矿资源富饶贮藏地。 2021年6月20日,神木市孙家岔镇政府给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告,神木市升兴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升兴公司”)露天开采项目申请临时用地。 次日,神木市政府就形成了《关于建设用地审批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批准了四宗临时用地,共计达230.381公顷(3455.72亩)。 同一天(6月21日),神木市政府做出了《关于神木市升兴矿业有限公司临时用地的批复》审批土地件,同意该公司占用孙家岔镇宏光村集体土地284.24亩作为露天开采项目临时用地。 后经核实,该批复范围内的土地包含孙家岔镇宏光村和柳树峁村。根据柳树峁村委会与升兴公司签订的临时用地协议书,实际占用该村集体土地287亩,涉宏光村具体数据不详。 在后续协调会上,孙家岔镇有关负责人告诉柳树峁村村民,升兴公司在大柳塔镇、中鸡镇和孙家岔镇露天开采一共占用土地高达数千亩。 对此,村民向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和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结果显示,升兴公司持有的露天开采用地手续仅有前述284.24亩的批复。 据了解,升兴公司从2021年开采持续至2023年,直到2024年开始归还临时用地。 柳树峁村村民表示,归换临时用地时却“打了折扣”。 原因是原临时用地范围内修建起了一条运煤专线永久占用了土地,无法按照原面积退还。 为此,柳树峁村村委会和升兴公司又补充签订了征地协议给予相应的补偿。但部分村民认为此举严重违法并持续向有关部门控告。 临时用地批复终被确认违法! “突然来了施工队把我们的树苗和土地全部毁坏了。” 时间回到2022年元月初,村民郭某、李某发现承包地和地上松树正在遭到毁坏,就上前阻挡施工队伍。 矛盾由此爆发,这正是升兴公司在此露天开采的前期工作。村民与升兴公司沟通后得知,该公司持有合法用地手续,且与村集体签订了征用土地协议书,但是对部分村民有确权承包地和地上的松树并没有达成一致。 无奈之下,郭某、李某等村民通过政府信息公开获得了升兴公司在2021年6月21日取得的临时用地批复。 村民认为,该宗临时用地既不符合临时用地的实体条件,通过一纸会议纪要就许可如此规模的临时用地露天采煤也违反法定程序,他们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榆林市政府撤销该批复。 本案一波三折,榆林市政府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先是做了延长审理决定,此后又认为村民不符合行政复议的受理条件而驳回复议申请。 无奈之下,村民们以榆林市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在一审阶段,榆林中院称村民与此没有利害关系而维持了复议决定。二审法院充分听取双方意见,认真研判案情,最终改判榆林市政府应当就涉案批复作出纠正。 就这样,从2022年持续至2024年下半年,榆林市政府最终认为该批复应当予以撤销,但是考虑到开采已经结束,土地完成复垦并交还,故确认该批复违法。 监管失灵?相互推诿无人追责 迟来的正义让柳树峁村村民感到满意。但此后他们发现,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才算实现了真正的正义。 本案代理律师认为,本案开采企业“盆满钵满”赚走了,村民被毁坏的树木和被占用的土地依然无人过问。那么,这个确认违法的复议决定书价值在何处? 换言之,这不仅仅是老百姓的私事,如此大面积的露天开采涉及国家煤矿资源和土地资源,这涉及公共利益问题。 于是,村民们陆续向陕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多个机关控告,希望违法行使公权的主体承担相应地责任。 不过遗憾的是,从2024年年底以来,村民们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仅仅有自然资源部门将其线索逐级批转,最终转到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村民称:“这种做法让人哭笑不得,市府违法批地,你转到它的下属部门处理。”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本案暴露了三个问题:一是神木市府违法批准临时用地涉嫌滥用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对于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也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反土地管理规定,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是现有信息来看,升兴公司在露天开采时仅有284.24亩的临时用地批文,但实际开采的面积远超该规模(仅柳树峁村实际占地287亩就明显超过了批文面积),这已经涉嫌其他严重违法行为。三是基层矛盾久拖不决,上下相互推诿严重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政府公信力,对于明确的事实,有关部门不敢碰硬不知何故。 来源:汇众财经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