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上,专家呼吁—— 培养科技伦理人才 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时间:2024-11-25 “科技伦理学习应该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让青年学子在科技伦理指引下,明确科技发展的边界和方向。”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11月22日—23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在会上强调,要加强科技伦理人才培养,引导科技向善发展。 从发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到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科技伦理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提升我国科技伦理治理水平。 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应增进共识 2023年12月,中国科协和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筹建中国科技伦理学会。目前,中国科技伦理学会筹建工作还在进行中。 “中国科技伦理学会至少面临两大重要任务: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各领域学者来说,是推动科学技术界与伦理界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推进科技伦理研究深入展开,支撑科学技术向善发展;对于正在培养的年轻学者来说,是对科技伦理类人才培养提供正确的学术引领和重要的学术支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表示。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前认为,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跨界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聚在一起,探讨科技伦理教育、科技伦理治理、科技伦理科普宣传等共性问题。另外,建议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建成后搭建平台,让大家对话、交流、碰撞。”王前说。 “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应当增进社会共识。”梅宏表示,“在历史上,一些技术走向不可控后,给人类社会造成困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科技伦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生物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理建议,打破科技体系和伦理体系两大体系的隔阂。“此外,既要有全球视野,更要自觉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善于运用科技创新和伦理学方法论进行辩证思考、追本溯源,努力提出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主张。”王小理说。 科技伦理人才应属于复合型人才 不久前,科技伦理学建设通过专家论证,科技伦理学有望取得学科“户口”。 在此次圆桌论坛环节,张双利向多位与会嘉宾抛出一个问题:科技伦理人才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王前认为,科技伦理人才应该属于复合型人才,他们能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主流科技领域存在的重大共性问题。 “科技伦理人才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基于证据展开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延东表示。 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科技伦理人才要善于在形而上学的框架之下,做科技伦理、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秉持哲学批判原则,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科技伦理人才要有文化、有担当,对促进科技发展发挥真正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徐一峰提出,对基本科技伦理的学习越早开始越好。“只有尽早达成科技伦理共识,共同遵守科技伦理规范,才能培养更多有文化、有担当的科学家。”徐一峰介绍。 “科技伦理与科技发展一样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高福表示,如果只讨论科技发展而不思考科技伦理治理,人类行动可能会陷入迷境。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科技伦理引导科技向善。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也表示,科技活动只有在正确的伦理框架内,才能确保真正造福人类。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