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 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详细内容

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时间:2024-09-11     作者:上官子健【转载】   来自: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强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标准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石,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标准化建设既凝聚了科技创新成果,又代表了现代产业发展经验,是培育先进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纽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产品能效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快制修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等领域标准,牵引工业和消费品技术不断升级。从目前来看,标准化建设更多的聚焦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芯片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领域,比如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化升级、区域布局、发展重心、过程评价、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标准化设计直接关系到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实施、重大项目的规划推进和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等,为传统、新兴、未来三类产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与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标准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引领技术发展方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适配的标准体系能够解决生产关系中的质量问题、效率问题、秩序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因此,标准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出来的生产力特征进行精准把握,厘清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明确思路,这将是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全过程的把控和调节,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更新标准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

标准化建设要开放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开放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而标准化建设也需要面向世界、坚持开放创新。要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助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就必须知道我们的“赛道”“对手”“规则”。当前,面对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都是最能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在这些未来产业的建设过程中,国际上的各项产业技术标准规范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从而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

传统产业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阵地、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物质保障,在国民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既是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引领产业革命的战略需要。以标准化建设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让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孕育新产业,不能盲目求新、简单把传统产业当作“过时产业”。二是始终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政府的“有形之手”要发挥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的作用;市场的“无形之手”要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在优胜劣汰中筛选出最优选项。三是努力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力诸要素的高效协同,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以教育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成就人才之强,着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