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卢新宁任省委常委!这位北大才女的致辞,曾刷爆朋友圈!!
详细内容

卢新宁任省委常委!这位北大才女的致辞,曾刷爆朋友圈!!

时间:2024-08-29     【转载】   来自:广西日报、新华社、人民网 等 西安直升机交流中心

据广西日报消息,中央批准,卢新宁同志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


此前,卢新宁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曾任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兼评论部主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640.png

公开资料显示,卢新宁,女,汉族,1966年12月生,江苏淮阴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

微信图片_20240829090720.jpg

卢新宁1991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该报社多个岗位历练,历任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编辑,教科文部文化组副组长、组长,评论部副主任、主任。


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卢新宁曾是“任仲平”这一集体笔名的重要主持撰写者,代表作有《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等,提出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寻找最大公约数”“从政治宣传到政治传播转型”等观念,在新闻界影响广泛。


2012年7月1日,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邀出席北京大学中文系应届生毕业典礼,做了流传广泛的《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致辞。


致辞中,卢新宁说到:“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这篇致辞之后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见字如面》栏目再次播出后,致辞中的“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网上引发大量转发和讨论。


2014年,卢新宁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后兼任人民网董事长。


2019年,卢新宁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直至此番履新。

微信图片_20240829090726.jpg

作为资深媒体人,卢新宁对“讲好中国故事”有深刻的见解。去年12月,她指出:“了解中国,既需要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需要深入毛细血管般的‘胡同’。中国宏大而复杂,具体又真实,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家。”


卢新宁表示,从《马可波罗纪行》开始,世界就对中国很着迷。但“迷”或许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好奇,一是误解。新闻人作为信息媒介,其实一直是解谜人。当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抹平国际传播的时空界限,当我们的编辑既能剪片又能出镜、有许多新工具新手段,我们没有理由不讲好改革开放故事,没有理由不讲好中国故事。


以下是卢新宁在北大演讲全文: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卢新宁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


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来源:广西日报、新华社、人民网 等     西安直升机交流中心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