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宣讲形式非常新颖,干部的讲解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我们学有所获、受益不小。”御史村村民蔺敏欣喜地说道。1月5日,碧空如洗。在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农家院落举办的一场“小板凳”理论宣讲会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宣讲现场没有讲台和话筒,镇村干部和群众围坐一圈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共话乡村振兴,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拉近了干部群的距离.....
连日来,洛南县景村镇创新开展“庭院小课堂”,镇村党员干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解答群众疑问。在景村镇各村的农家院落、小路边、文化广场等地点经常能看到身着红色马甲的宣讲员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向村民讲述着党的惠民政策、乡风文明行动、生活喜人变化……一场场农村理论“微宣讲”不拘形式、不限场所,宣讲员们在话家常中将好声音传递,让理论宣讲在村民心中绽放出文明幸福之花。
今年来,景村镇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打造“语润万家·声动景村”特色宣讲品牌,以“志愿服务+”的方式,通过机制保障、阵地建设、优化队伍、创新模式,利用本地人才资源,深入村组、走进农家,用贴近群众生活、接地气的话语,分众化、互动化、特色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应群众关注关切问题。该镇建立镇村资源共享、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机制。围绕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下,依托25个村级文明实践站,选派文明实践工作指导员,将理论宣讲与镇村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的要求,通过周安排、月小结,季督查,年考核,确保宣讲活动有序开展。建立场所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宣讲阵地。整合镇党性体检中心、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耕民居文化馆等资源,打造优质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基地,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功效。建立以党员干部、大学生工作者、志愿者、“五老”人员和“乡土能人”为主体的“语润万家·声动景村”宣讲队伍,通过重点指导、强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引导宣讲团成员能讲、会讲、愿讲,汇聚起“专家学者讲政策、党员干部讲理论、先进典型讲故事、百姓群众讲实践、青年力量讲奋斗”的全社会宣讲力量。建立“1+25+N”宣讲队伍,组建镇理论宣讲团1个,村级宣讲队伍25支,125名理论宣讲成员,针对党员干部以镇级理论宣讲团为主体,通过干部大讲堂、中心理论组学习研讨、党委扩大会议、机关干部论坛、党员干部会以及微信群众推送和学习强国等具特色的“中心讲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针对党员群众,以村级理论宣讲队队长主体,通过乡村道德大讲堂、乡村振兴大学堂、家风家训馆、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群众会等,宣讲时事政治、惠农政策等,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讲述群众最关切、最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同时,将科技环保、卫生健康、扶贫济困、情感关怀、文化教育有效融入理论宣讲中,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宣讲内容有厚度、表达有温度。针对普通群众,以镇村理论宣讲队员为主体,利用农闲深入村民院落、社区工厂、休闲广场、树荫空地、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围坐在小板凳、小马扎上,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同时,将环境卫生、平安建设、森林防火、农技培训等知识内容、政策要求融入其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把宣讲阵地拓展到群众身边,镇村干部既是“讲师”,也是群众“心窝话”的倾听者和解答者,提升宣讲吸引力。该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村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通过《村规民约》宣传、群众积分制管理、“爱心超市”实物兑换,激发群众参与家园治理热情。宣传政策法规培养“明白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群众法治观念。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送文化、送服务,评树农民先进典型,提升群众文明程度,引导群众见贤思齐,促进乡风文明。今年以来,该镇通过“诵、讲、评、演、唱、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将“小道理”和“小话题”作为宣讲工作重点,让理论宣讲真正做到“接地气”,让宣讲工作“燃”起来,让人民群众坐得下、听得进、有收获。截至目前,全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430余场次,受众超70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316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件,先后评选农民先进典型334名,提升了理论宣讲传播力、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真正服务于民、惠及于民,有力推进全镇乡风文明建设。
来源:洛南宣传
编辑:丹丹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