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教育 >>教育 >> 大可不必?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引争议
详细内容

大可不必?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引争议

3月17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引发关注。

1679366744548045.png


上述招生简章显示,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系对标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历史学、民族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资源,通过公文写作、公务礼仪、行政能力测试与申论训练等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决胜力。

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制1年,学期两学期,学分24学分。

“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专业单独编班,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主要安排在暑假集中授课,部分实作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寒假、周末。

1679366814143318.png

1679366834539358.png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相关话题随后冲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

有网友表示
“挺好的,比培训机构划算多了”

1679366962557305.png


但也有网友质疑
“至于这么卷吗”

1679367009387356.jpg


除了“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近期,西南大学各学院还发布了乡村振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师教育+、智能电子制造、生态安全与管理、伴侣动物科学等多个微专业的招生简章。

据《西南大学微专业管理办法》,该校面向本校学生提供微专业选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从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适应力,丰富学习方式。”

1679367086377042.png


红星评论

如何办好“公务员微专业”,比简单冷嘲热讽更值得探究


应该说,创办微专业,是高校贯彻和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探索,既有利于克服高校传统上专业设置比较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连接不紧密的弊端,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新兴产业态势的需要。目前各高校比较受欢迎的微专业,比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那么,根据这样的开办宗旨与教育理念,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冲上热搜,似乎也并不出人意料之外。因为其专业课程设置,比如申论概论、公文写作、公务交流与表达规范(公务礼仪)、公职人员情感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行政能力测试基础等直接服务于公务员考试的课程,占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多半,很难不让人把这个“微专业”与“考公培训”相挂钩。


翻阅网友在这条新闻下面的评论,发现既有批评性意见又有肯定性意见。有网友调侃以后大学只设4个专业:考研、考公、留学、躺平,这很大程度上是对“微专业”的误解。不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有着与“就业培训”完全不一样的期待。一直有声音认为,高校培养的一些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要把高校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向各种培训机构看齐。


公务员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他们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高校为各级政府系统提供人才支持,也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高校为政府系统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理应在通识教育与系统的专业教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各自专业中学有所成,而不只是引导学生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公务员应试技巧的训练上。


微专业作为大学里的一种学习方式,并无特别的导向,只是学校对部分学生需求的一种回应。对待一种新生事物有不同意见,说明大家对此尚有期待,可以让其在发展过程中去修正和完善。如何办好“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这个微专业,比简单地冷嘲热讽、一棍子打死更值得探究。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网友评论、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