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老人住自己房子,还要交6300元房租?
详细内容

老人住自己房子,还要交6300元房租?

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免疫力”,不仅需要普及防诈常识、增强防诈意识,同时应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11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养老诈骗犯罪手法虽然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需求设计骗局,骗局主要有三种类型:投资理财型、健康养生型、精神娱乐型。

在投资理财型骗局中,常见的有养老产业投资、收藏品投资等套路,新潮的有“区块链”“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但最狠的当属“以房养老”式骗局——前述种种,都只是诈骗钱财,后者则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老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日前,有媒体深度报道了一场“以房养老”骗局——有老人的房子被偷偷过户,骗子落网后,老人花8年时间打了5场官司,才拿回自己的房子。因为骗子设“套”将房产抵押,老人最终不得不自己承担189万元的银行贷款,才在今年9月拿回印有抵押信息的房产证;另一位患癌的老人,唯一的房产被过户到他人名下,他只能租住在这所不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每月向房子的新主人交6300元房租。

在一场“以房养老”骗局中,前后共有51位老人被骗。虽然骗子已被绳之以法,但老人们却很难挣脱那些精心布下的圈套。一方是被套路拖到身疲力竭、家破人散的受害老年人,一边是协议文书“完备”,洞悉法律条文、甚至常年雇用法律顾问的套路实施群体。棘手的维权困境,令专业律师都一筹莫展,遑论那些年老体迈的受害者?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时指出,“以房养老”理财骗局中,“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行为人常常在法律空白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领域,利用老年人性格特点以及寻求投、融资渠道的迫切心理。

涉老骗局不断花样翻新,老年人要增强自身反诈意识。相比起健康养生型骗局和精神娱乐型骗局来说,投资理财型骗局对老人的伤害性更大,这不仅是因为涉案金额更高,而且有的以榨取老人全部价值为目的。因此,还有必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年人按捺不住投资理财的冲动?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从事投资理财,无外乎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改善退休生活,另一种是为了补贴子女家用。归根究底,一些老年人不甘于平庸的退休生活,而是致力于展现个人价值。问题是,相比起全副武装的骗子,老年人可能空有满腔热情,全然没有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很容易落入那些精心设计的圈套。

在各类涉老骗局中,骗子大多是从“感情牌”入手,步步紧逼引诱老年人深陷其中。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免疫力”,不仅需要普及防诈常识、增强防诈意识,同时应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此基础上,不妨为那些心有余力的老人,提供更多展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和空间。

比如,通过技能培训、岗位设置等方式支持老年人多维度参与社会生活,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实现个人价值,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有助于他们筑牢防诈骗的心理防线。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追求,这本身也是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