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干部镜头里的牛背梁,有你未曾见过的美时间:2022-04-01 西部网讯(记者 魏永贤 通讯员 华荣艳) “一对金丝猴母子依偎在树杈上小憩,警觉的小金丝猴突然发现周围好多“黑疙瘩”相机对准它们,蜷缩在妈妈的臂弯里,警惕地探出脑袋四处张望。“咔嚓!咔嚓!”,《妈妈,有人!》这幅摄影作品的产生,让郭朋勃在全国摄影大赛中初露锋芒,获得纪实类作品优秀奖,也因此让他在用影像记录牛背梁大自然之美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郭朋勃是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众教育科的一名干部,平时酷爱拍照,2013年因为工作真正接触生态摄影,从此后便一门心思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拍摄记录牛背梁保护区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上。 他看见过月亮崖蔚为壮观的云海、领略过光头山的漫天飞雪、经历过牛背梁的刺骨寒风、见识过梯子沟的飞天瀑布。“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能去拍摄,我就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只要谈起拍摄那些事,郭朋勃顿时兴致勃勃,“在山上来朵云彩就是雨,遇见了第一反应先俯身把相机抱怀里用衣服裹着,自己经常淋得落汤鸡一样”。 闲暇时,郭朋勃习惯性翻看硬盘里的影像资料,每张照片他都如数家珍倍感亲切。作为一名生态保护与摄影工作者,无论是拍摄野生生物还是自然风景,总想拍到最有活力、最惊艳的一瞬,每张照片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些扛着设备、背着行囊,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在山间行进的艰辛;光头山上,在不到五米远的近距离内与两只体型壮硕羚牛偶遇对视一分钟,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悬崖的惊险;拍摄途中低血糖发作,盗汗湿透全身,卧倒在草地上半个小时,靠仅存的两颗阿尔卑斯糖“活”过来继续前行。 为了更好的拍摄,能捕捉最佳镜头同时保证野生生物的生活不受拍摄影响,必须首先熟悉掌握它们的生活(生长)规律。郭朋勃平日里另一个爱好就是研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生活和成长习性,通过翻阅大量书籍、网上反复搜索查阅资料,找准最佳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技巧,也为他日后形成撰写的科普文章积累了大量素材。 接触生态摄影近十年来,郭朋勃跑遍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角角落落,更换了三部相机,狠心添置的佳能微单R5,对于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他现在想起来都唏嘘不已。行走了2万公里,按下了数10万次快门,积累了4T容量的作品素材,将近10万张照片、视频,形成40余篇科普文章,真实记录了秦岭里的美景与野生动植物。近千张照片分别被《地球》杂志、《中国绿色时报》、《科技日报》、新华网《美丽陕西》、《中国秦岭》、《陕西日报》等多家中省刊物、媒体网站刊发采用。 “无论每次拍摄多曲折、艰辛,但只要能拍出一张满意的作品时,我兴奋的心情能保持好多天。”问及这么多年拍摄的感想,郭朋勃更多的是坦然和责任,“这么多年我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因为我有多少作品获奖或者被刊发,而是许多人通过我的影像认识了秦岭、认识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对我莫大的鼓舞,激励我继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秦岭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继续讲述好秦岭故事。” 牛背梁杜鹃花(郭朋勃摄)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